【寿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文化赋能 共享幸福家园——文家街道文家村文化建设纪实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秀慧 通讯员 袁金辉)多年来,文家街道文家村一直把文化传承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在传承的基础上以文化人,推动乡村振兴。

“咚咚锵、咚咚锵……”近日,在该村村委大院,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村民正在排练,他们有的打鼓,有的敲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听到敲锣打鼓的声响,很多村民带着孩子们循声而来“凑热闹”。

站在锣鼓前,该村锣鼓队队长桑旭东向大家悉心传授打鼓技艺。“一二三,打;一二三,停;一二三四五六七,打……”村民们学得很快乐,咚咚咚的鼓声和欢笑声汇成一片。桑旭东告诉记者,很久以前,该村的京剧团就有着响当当的名号。近年来,随着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该村成立了锣鼓队,时常把村民们聚在一起,打打鼓敲敲锣,既能锻炼身体,又使心情舒畅。

“每逢中秋节、春节,村民们就会在响彻天际的鼓声中欢度节日。”桑旭东表示,锣鼓是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只要村民们想学,他们就愿意教,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刚开始时我们都是零基础,一有空闲时间,大家就聚在一起练习。敲锣打鼓的很带劲儿,感觉人也变年轻了。”该村锣鼓队的队员表示,现在为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村民们会定期相约在一起操练锣鼓。

“组织锣鼓演出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面貌,而且促进了邻里和谐,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家村党支部书记桑红军表示,气势恢宏的锣鼓,不仅敲出了文家村人的精气神,敲出了广大村民的红火日子,更敲出了大家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除了锣鼓,文家村的其他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走进该村的“学习书屋”,干净整洁,整齐的书架上分类摆放着各种图书,村民围着书桌而坐,安静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读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还帮助我们提高了文化水平,生活也变得充实了。”村民张娜高兴地说。

近年来,依靠土地流转和沿街房出租,文家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两委”在改善村民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文化设施和教育投入,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同时紧抓孩子的教育。“我们定期组织‘大手牵小手’活动,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传统文化。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们投资20余万元建成了科普馆。”该村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桑萌洁告诉记者。

科普馆是该村和周边村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该馆面积约200平方米,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科普馆。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VR全景体验中徜徉宇宙,在音乐喷泉、光压风车、激光通讯、半导体制冷等设备前感受科技的魅力。“我经常带孩子到科普馆参观,每次都能学到不同的知识。”村民杨国先说。

“我们结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配备了志愿辅导员,推出了书法、美术、音乐、心理辅导、儒学知识等免费课程,利用文化阵地,培养时代新人。”桑萌洁说。

以文化为驱动,文家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全面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面子’,也是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里子’。”谈起下步的打算,桑红军表示,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该村会继续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下功夫,进一步丰富文化活动形式,真正让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乐在其中,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