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侯增梅)“路通了,灯亮了,土地收入增多了,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这几年,我们村在杨书记的带领下,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羊口镇杨家庄子村民交口称赞的“杨书记”,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帆。作为一名“90后兵支书”,杨帆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底色融入血液,怀揣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建设“村富民强”新农村
一心为百姓谋福利
“大叔,咱村青壮年劳力已经比较少,把土地流转出去咱还能增加不少收入,您看,具体方案就是在路东南这块儿……”见到杨帆的时候,他正带领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为村民讲解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对于村民提出的问题,杨帆耐心解答,并将村民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意见建议悉数记录。
别看杨帆年轻,但他有思想、有责任、有担当,干工作雷厉风行。“我从小生长在杨家庄子村,深深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我有义务和责任为村庄发展付出智慧和汗水。”2021年,杨家庄子村换届选举时,杨帆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一心一意为村庄谋发展。
“村里人多地少,老龄化严重,土地承包费低,每年每亩仅300元。2022年,借助土地流转契机,我们计划将村内7000余亩土地连片流转。”上任伊始,当杨帆决定先从土地流转开展工作时,他也没想到会遇到诸多难题。“土地变革难度大、矛盾突出,有部分群众不理解。”面对这些情况,村“两委”制定出“一个制度、两种模式”的流转方案。紧接着,村“两委”成员分工到人,包靠到户,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最终达到了97%的同意率,成功流转土地7600亩。这样一来,村民收入也由原来的一口人土地年收入500元提高到3350元。
上任后,杨帆一直把发展产业经济、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在落实土地流转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他还带领村民整修了村内2000余米的排水沟,并对全村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建设了中心广场。为确保村民用火安全,他积极争取优惠政策,为村内658户村民安装了天然气,大家对此赞不绝口。“村里环境变好了,我们老百姓收入也高了,日子过得很舒心。”村民杨守法对村委工作竖起了大拇指。
进一步打造“模范村”
推动乡村振兴
近日,在杨家庄子村活动广场上,人头攒动、美食飘香,游客、村民或在欣赏灯光美景,或在烧烤摊前享受舌尖美味,或在手工集市精心打磨手中的“艺术品”,现场的烟火美食之味、艺术人文之韵、尽情游玩之乐,让人流连忘返。这是该村连续多年组织举办的“美食节”活动。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消费需求,而且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了村民游乐与乡村发展的互利共赢。杨家庄子村是一个有着3500人的大村庄,近年来,该村借乡村文化振兴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充分发挥该村文化表演队的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健身活动,让老百姓不但享受精神生活,还享受健康生活。打造村史馆,成立党员带头的孝德文化宣传队伍,让村使馆成为留住乡情、凝聚人心的“加油站”,成为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纪念馆”,为美丽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与动力。
青春,有怎样的火辣滋味?“90后兵支书”杨帆给出了自己的答卷:在他和村“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扬,杨家庄子村也成为羊口镇的“模范村”。
一路走来,杨帆成了全村老百姓的主心骨,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强村富民的“振兴梦”。“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我将继续发挥‘换装不换志’的军人精神,为全村百姓谋福利。在下一步的乡村发展中,我们计划搬迁老村委,将现有两处庭院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和幸福食堂。同时,在村委新址设立京剧戏剧中心,以戏剧文化为依托,发展中小学生研学业务,开办农业青年培训班,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农业、发展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