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丨文化育民 赋予乡村振兴“硬支撑”——纪台镇宋家庄子村文化建设纪实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秀慧 通讯员 袁金辉)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是精神文化的繁荣。近年来,纪台镇宋家庄子村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尊老敬老、移风易俗等活动,打造乡村振兴坚实文化阵地,让乡村文化“软实力”变成了乡村振兴“硬支撑”。

“去年我们就用上免费的纯净水了。”近日,在村头饮水机旁打水的村民高海霞告诉记者,该村安装了三台净水机,村民只要按时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能“免费”打水。原来,为了推动人居环境建设,该村探索出一个办法:设立村级文明基金,定期对村民室内外卫生和文明行为进行评比。房前屋后卫生干净整洁、无乱摆乱放、自觉维护绿化树木的村民,每年可免费领取160元的水卡。这个办法也从开始的行为约束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自觉行动。“现在,把房前屋后的卫生打扫干净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了。”高海霞说。

在转变群众思想、提升村风村貌方面,该村的办法有很多。去年10月,该村在纪台镇率先办起了“幸福食堂”,为75岁以上老年人及年满60周岁的建档立卡困难户提供中、晚两餐,保障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村民赵松林每天都去“幸福食堂”就餐,他说:“这里菜花样多,干净卫生,吃得格外香。”在“幸福食堂”不远处,便是“乡村大舞台”,到了晚上,村民们在这里唱戏、跳舞,遇到节日庆典,还有文艺表演,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的生活有保障,子女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种大棚、搞经济。”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安明表示。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该村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村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破除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虚荣攀比等陈风陋俗,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文明理事的社会风尚,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2020年,我们村作为寿光第一批公墓改革试点村,历时一个月,成功建成了新时代绿色公墓,为其他村作出了表率。”该村监委会主任张庆祥表示,改造后,多出来的土地经过流转,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走在宋家庄子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优美宜居的庭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美丽的游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描绘着村民的多彩生活。在这里,人们能感受到文化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着重打造了文化长廊,将村规民约、孝老敬老故事、防诈骗宣传等内容生动活泼地展现在村民面前,让村民从‘被动看’为‘主动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文化引领风尚、推动发展的功能作用,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文化振兴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铸魂工程。”张安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