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追梦人·一线故事丨葡萄园主刘睦彬:匠心坚守葡萄情 做精农业助振兴

截图20231026095940.png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元代郑允端的诗词,将葡萄的鲜甜爽口描绘得淋漓尽致。日前,记者在圣城街道文庙街的一处葡萄园看到,串串葡萄挂在藤蔓间,摘一颗艳似玛瑙的葡萄放入口中,香甜的汁水溢满口腔。葡萄园的主人是38岁的刘睦彬。他说,自己种了近五亩地的葡萄,虽然只管理了10多年,但这个葡萄园的年龄其实比他还大,“以前一直是父亲在种,现在交给了我。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个葡萄园,更是父亲与我铺就的致富路,它记录着40多年的记忆和传承,是我们两代人的坚守和追求。”

40多年的传承:

子承父业  

精心打造高品质葡萄园

在上世纪80年代,刘睦彬的父亲刘守约就开始种植葡萄。“父亲对种植葡萄很在行,他大半辈子就干了一件事——种葡萄,可以说,葡萄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刘睦彬告诉记者,这个葡萄园父亲管理了30多年,十几年前父亲生病后,他开始学习种葡萄。

虽然种一株葡萄很容易,但要种好一园葡萄就难了。为了管理好葡萄,刚开始时,刘睦彬天天蹲在田间地头干活,浑身晒得黢黑,吃了不少苦。但刘睦彬苦中作乐,脚踩在泥土地里,心里却感到异常踏实。“说实话,我从小在葡萄园里,每天都看着葡萄成长,本以为种葡萄很容易,没想到里面这么多学问,尤其是露天葡萄,经常会受天气、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管理细节非常多。”刘睦彬回忆,好在有父亲传授关于葡萄的知识和经验,他在种植葡萄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父亲教会了我很多葡萄种植技术,也正因为有父亲的帮助,我从刚毕业时连绑蔓子都不会的新手,成长为如今的葡萄种植能手。我想,这就是两代人间的传承,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坚守、追求。”刘睦彬告诉记者,要想种出好葡萄,需要把握好肥料和产量,而控制产量,一定要用农家肥,“我一直按照父亲以前的方法管理,肥料用豆粕、有机肥等,所以葡萄的口感格外好。”

为了保证巨峰葡萄的口感和品质,管理时刘睦彬都会控制产量。“秋天留多少树枝,春天留多少树芽,什么季节该干什么,都得做到心中有数。枝条留疏了葡萄产量低,留密了产量高但品质就低,所以在秋天修剪枝条时,就得想好第二年春天留多少芽。”刘睦彬说,这个葡萄园连接着他们父子俩,一个开拓奠基,一个传承发展,是一种情怀的流露,也是一种匠心的传递。

两代人的坚守:

不忘初心

守住儿时的味道

“因为天气原因,今年的葡萄产量、品相不是最好,但质量还可以,现在枝蔓上的葡萄是第二茬儿,来购买的客户依然络绎不绝。”刘睦彬说,春天的时候正好遇上冷空气,导致葡萄出现产量低、大小果等情况,好在经过细心管理,品质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销量也一直稳定,“葡萄从7月中旬开园一直卖到霜降前后,供不应求,而且顾客都是直接来园里买。”

“来这里买葡萄的大都是老客户,有的小时候跟着父母来,成年了又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三代人都成了我们的客户。”刘睦彬说,葡萄园承载了父亲的心血,也承载了他的回忆和梦想,所以一家人对这片葡萄园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想将这份儿时的味道守护下去。”

谈及未来,刘睦彬信心满满。他表示,做农业这行十分辛苦。如今,寿光乡间田野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影,他们靠着智能化、数字化,让农业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他期待着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扎根乡村,以新身份、新思维、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