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孙欣)孔雀被称为“百鸟之王”“富贵鸟”“美丽鸟”,寓意着吉祥如意、美丽和幸福,因为其色彩艳丽,活泼友善,人们养孔雀多用于观赏和娱乐。在寿光,有这样一位90后新农人,他靠养殖孔雀,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让小孔雀开启了“致富屏”。他就是被称为“孔雀王”的纪台镇东埠村孔雀养殖户杨海林。
转变养殖观念
大胆尝试孔雀养殖
中午时分,正值孔雀进食时间,杨海林端着装满食料的瓢勺,正在给孔雀喂食。一排排整洁的雀舍整齐排列,一只只孔雀身段优雅。它们或悠闲踱步,或交颈而戏,甚是惬意。
杨海林今年28岁,从小就喜爱动物,一次在外旅游时,他看到孔雀开屏的美丽后,就有了养孔雀的想法。他通过网上搜索和多方了解,得知养殖孔雀收入可观,市场潜力大,便决心尝试一下。“当时我在外地一家企业工作,得知我有辞职养孔雀的念头后,父母都不同意。”他说,自己辞职养孔雀的消息传到村里,很多村民也是议论纷纷。“在很多村民眼中,孔雀就是一种观赏性动物,比不得牛羊猪等传统养殖动物有经济价值,所以都觉得我是‘不务正业’。”杨海林说,亲戚朋友都劝他放弃这个“美丽梦想”,但他依然坚持。他买来蓝孔雀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放在枕边和饭桌前,一有空就如饥似渴地研读,同时依靠电脑网络学习养殖技术。
2018年,杨海林从潍坊购进200只孔雀苗,一边养殖,一边尝试网络销售。没多久,孔雀便销售了大半,这更加坚定了他养殖孔雀的信心。“别看孔雀看上去很高贵,但吃的都是五谷杂粮。它们食量小、食性杂、不挑食,一只孔雀的饲养成本每天不超过五角钱。”
说起来轻松,但杨海林的养殖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大的风险就是技术。”杨海林说,养殖初期,孔雀曾因着凉引起疾病,看到精心饲养的孔雀一只只死去,他心里非常难受。于是,他没日没夜地上网查资料,不断咨询求教,孔雀病的谜题终于在养殖实践中得以解开。经过多年的摸索、学习、积累,杨海林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孔雀养殖方法。如今,他的养殖基地面积已经扩大到6亩,孔雀从最初的200只发展到1600多只,销路也越来越好。
年年扩大养殖规模
想带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从2019年至今,杨海林几乎每年都在扩大养殖规模,现在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孔雀养殖户。
“比传统养殖强多了。”谈起养殖孔雀的收入,杨海林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孔雀浑身都是宝,孔雀苗养殖5个月左右即可上市成为商品孔雀,每只价格在100至500元不等;三年的母孔雀,长期养殖用来产蛋和繁育,每只能卖一两千元,而稀有的白孔雀更是能卖到三千多元;就连地上的孔雀毛也有价值,因为它含有天然的纤维素,可用于制造高端面料和纺织品,所以捡起来就能卖钱。
杨海林介绍,孔雀蛋的大小介于鸭蛋和鹅蛋之间,看起来并不起眼,价格却是它们的几十倍。“孔雀蛋富含独特的营养价值,被称为‘抗癌之王’,一个商品蛋的售价在30元左右,而种蛋价格更贵,可以卖到50元左右。”杨海林说,孔雀蛋高昂的价格源于稀有,因为种孔雀养殖周期长(两三年)、养殖成本高,且产蛋率低,每只种孔雀首年的产蛋量只有六七枚,高峰期三四十枚。
在雀舍地面上,不时能看到几根孔雀羽毛。杨海林告诉记者,当前正是孔雀的褪羽季节,孔雀尾巴上的长羽毛大部分已褪掉。“每一只成年公孔雀在褪羽期能褪100多支羽毛,精品羽有七八十支,每支的价格在三五元不等。”杨海林说,孔雀毛大部分是被南方客商收购,加工成精美的工艺品或丝绸面料。
“每天能与它们相伴,看着孔雀开出美丽的彩屏,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杨海林说,孔雀最漂亮的样子是在每年的4至9月份,这段时期是孔雀的繁殖季节,雄孔雀五彩的尾翎全部长全,颜色也非常鲜艳,散发出独特的光泽,它们几乎每天都会展开美丽的羽毛求偶,所以观赏性最高。
这些年,杨海林靠养殖孔雀打开了致富之门,随着事业蒸蒸日上,他计划再次扩大规模,与周边的群众抱团发展,带领更多人一起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