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乡村网红”李美玲:记录“土味”生活 传承方言文化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近年来,移动新媒体特别是短视频的快速普及发展,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为返乡青年创业提供了有利契机。期间,“乡村网红”应运而生。一些返乡青年在政策、资源、技术等多方支持下,实现了自身与乡土文化传承、乡村文明发展、乡村文艺创新的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网红”达人李美玲就是这样一位返乡青年。提到她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说起“依依妈妈”,可能就耳熟能详了。她依托短视频平台,制作了大量说寿光方言的日常生活故事短视频,风趣幽默,生动真实,展现了寿光农村日常生活场景,传递并彰显着乡村文明和乡土文化的勃兴。

秀娃短视频流量轻松过百万

水汪汪的大眼睛,肉嘟嘟的小脸蛋,奶声奶气的话语,虽然只有三四岁,但一口寿光方言特别地道,她就是“小网红”依依。

“依依从小跟着奶奶和太奶奶生活,刚开始说话时就能清楚地说好寿光方言,随着慢慢长大,很多方言还能用得恰到好处,甚至有的我都没有听过,所以觉得特别好玩。”李美玲说,去年春节时,她给依依拍了一条抖音视频,想通过视频记录孩子的成长。没想到,依依的这条视频一下子就火了,流量轻松过百万,点赞量20万+。“看到这么多粉丝喜欢依依,我就定期拍点儿孩子的日常视频。这样坚持了不到一年,粉丝量涨到了31.9万+。”

李美玲曾是一位幼儿园老师,考虑到婆婆种棚不方便到市里照看孩子,她主动提出搬回老家居住。“我们家四世同堂,在老家住不仅方便照顾老人、照看孩子,我们也有空闲时间发展自己的事业。”李美玲说,平时一家人住在文家街道王家大庄村,她日常拍摄的视频大都取材于此。

记者注意到,“小依依”的抖音视频中,除了“主角”可爱童真的依依外,还有美丽大方的妈妈、热情好客的奶奶、幽默帅气的舅舅等多位“配角”。可以说,李美玲通过记录孩子在农村的生活场景,将个人对寿光乡村的热爱全面、细腻地表达了出来。同时,借助短视频,她将乡村方言文化转化为媒介符号,化作鲜活的视听元素,唤起了更多人植根于乡村的记忆和眷恋之情,在“符号、记忆、情感”的逻辑理路中生成对乡村文化的认同。

乡土情怀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作为年轻的宝妈,我希望孩子在温暖幸福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所以在记录孩子的美好童年生活时,也希望将这些美好传递到千家万户。”李美玲说,短视频中的故事呈现,多具有小切口、生活化的特征,看似平淡日常的叙事,展现出的是母女、夫妻、婆媳、姐弟、朋友之间的和谐融洽和家庭生活的美好幸福,在一派乡村烟火味中,折射出现代乡村的社会价值观。

在依依与太奶奶的视频片段中,耄耋老人对重孙女满脸宠溺,小依依对太奶奶体贴关心,天伦之乐让人羡慕;在依依与妈妈、奶奶的视频片段中,刀子嘴豆腐心的奶奶与脾气直爽的妈妈出现“小纷争”,伶牙俐齿的依依当上了“和事老”,提供了婆媳友好相处的小妙招……短视频里没有震撼人心的大事,只有平常琐碎的家庭生活记录,但就是这些“小事”,却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孝悌忠信、家和万事兴等传统文化观念。

记者手记

如今,很多村庄在复兴挖掘乡村传统文化,有的还通过建设乡村记忆馆让更多人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而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也在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如对劳动工具的设计升级、对乡间美食的精心烹调、对民间习俗的传承发扬,都向外界展示了乡村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返乡创业年轻人的代表,李美玲表示,拍摄一家人的普通生活,既是宣传“最接地气”的寿光乡村文化,也是记录“最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振兴之旅,很有价值和意义。

在寿光,像李美玲一样的新时代青年还有很多,他们将传统文化、乡村文化的振兴繁盛,渗透在每一帧乡村数字影像实践之中,向大家展示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内涵与价值。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更多的人驻足欣赏美丽乡村,深入了解风土人情,书写属于自己的“归园田居”,构筑起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幸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