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在寿光不断发展夜间经济的机遇带动下,很多年轻人也“涌”向了“摆摊圈”,用不同的服务理念经营着传统的地摊经济,从产品的多样化到销售的多渠道,处处彰显着创业者的精心、用心,激发了夜市经济的新活力。
周末的夜晚,记者来到文家街道第一茶城便民夜市时,里面人流如织。游走其间发现,不管是摆摊的老板还是摊上的产品,都越来越年轻化、多元化,摆摊者中更是不乏“00后”的创业青年。卖凉菜的栾莹莹就是一位刚满20岁的年轻摊主。卖货的间隙,她跟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多样+精细”
传统地摊上的丰盛晚餐
栾莹莹的父母是东北人,2000年来到寿光。栾莹莹在寿光出生,对寿光有着特殊的感情。她说,很喜欢这座城市对外地人的接纳与包容,也喜欢这座城市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摆摊是一种最低成本的创业模式。”栾莹莹长得青春靓丽,做事却成熟稳重。她说,自己很看好摆摊的前景,它对像她这样资源较少又想干事的年轻人尤其“友好”。“夜市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有生活气、人情味、多样性,它的呈现往往是热热闹闹的。而美食摊位就是夜市的‘灵魂’,也是最接地气的。我算了一笔账,摆摊比开店少了租金等成本,进账比较快,竞争压力也小很多。”
“我之所以选择摆摊卖凉菜,是因为受到姥姥的鼓励。”栾莹莹说,4年前,姥姥、姥爷也来到寿光生活。姥姥在东北时就干餐饮行业,来寿光后经营了一家卤味店,因为对美食感兴趣,她便经常跟着姥姥学习,“我做凉菜的手艺大都是跟姥姥学的。”
每天天刚蒙蒙亮,栾莹莹便去市场采购新鲜蔬菜,然后回家完成择菜、洗菜、切菜、焯菜等备菜工序;所有食材准备好后,她在中午开始拌凉菜,一般会做凉拌海带、芹菜花生、拌藕片等20多个菜品;下午3点钟,她会推着车准时出现在摊位上。“这些凉菜品种多样,都是家常做法。”栾莹莹说,为了方便顾客携带,她还专门准备了食品包装盒等。
“口味您要辣的还是不辣的?这些菜品都是每公斤20元,您可以先挑几样尝尝。”在夜市上,这位年轻漂亮的20岁姑娘尤为扎眼,她热情地张罗着顾客,洋溢着青春活力。栾莹莹的摊位不大,一张大桌子上摆着所有菜品。说话间,不时会有顾客过来买凉菜。“这个摊位上的凉菜干净好吃,价格也实惠。”“别看这姑娘年轻,做的凉菜可真不错,我经常来买。”……顾客们对栾莹莹的凉菜品质赞不绝口。
“线上+线下”
传统方式下的多样销售
相较于摆摊“老江湖”,年轻人更懂得“花式摆摊”,如今“线上+线下”的经营模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标配”。栾莹莹也不例外。
摆摊,直播,做短视频是栾莹莹的生活常态。她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微信群等线上渠道,一方面从线上引流,另一方面吸引顾客来夜市买凉菜。她也很注重微信群的运用,在群里,她每天会告知大家菜品,有时还会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做新菜品。
“说实话,摆摊并不能让人一下子变富,但一旦决定去摆摊,就要有强大的内心,能放下面子,走出去,干起来。此外,要‘线上线下’结合,不要觉得自己不够帅气漂亮就放弃了‘摆摊+自媒体’的经营模式。”栾莹莹说,很多人看了她的视频,以为摆摊人挣钱容易、能挣大钱,其实,背后的付出和辛苦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年轻人不能冲动、不能跟风,哪怕只是投资一两千元的买卖,也要慎重决定。
对于自己的生意,栾莹莹表示,将来她想做成门店、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力。她也想告诉所有的年轻创业者,起点并不重要,重点是贵在坚持,永不放弃,“我年轻,时间、精力等都充足,所以对这一行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