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逐绿中国—新疆篇丨新绿(之一)

编者按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肯定“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挖掘梳理潍坊“三个模式”集 成输出的发展成效,进一步丰富“三个模式”时代内涵,寿光市推出大型策划“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活动。这既是对寿光三十多年种好“一棵菜”、书写农业产业化的全面回顾,也是对寿光面向全国推广“寿光模式”、带动全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系统总结,更是对寿光风土人情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全方位展示,对提高寿光 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即日起,寿光日报分三期推出“新疆篇”,敬请关注。

新疆之绿,新生之绿。逐绿中国,走进新疆,一路追逐昆仑山下,戈壁滩上,荒漠之中,那一片片诱人的新绿!

——题记

寿光融媒讯 菜果飘香的丰收时节,很想走进那个遥远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新疆。

新疆,雄踞祖国西北,占陆地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广袤疆域,古往今来在中国的战略位置举足轻重。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其特殊地位和历史渊源更是不容忽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疆又重新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

新疆,三山夹两盆,有着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有着美丽怡人的自然风光。巍峨雄伟的天山,神秘莫测的喀纳斯湖,水草丰美的伊犁河谷,宛如童话世界的那拉提草原,有“九个太阳”奇观的巴音布鲁克湿地……大美新疆,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但这里也有浩瀚无垠的大沙漠,乱石遍布的戈壁滩,千奇百怪的魔鬼城,干旱少雨,风沙肆虐,满目荒寂,令人望而却步。

然而,就是在这样贫瘠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竟奇迹般地“冒”出了一座座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智能温室,建起了一个个蔬菜基地、农业园区,把死气沉沉的不毛之地,变为生机勃勃的生命绿洲。

这片片新绿,为新疆人民带来新希望!

为祖国边疆播撒这份绿色希望,有着咱们寿光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对做好新疆各项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9月2日,山东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乌鲁木齐就对口支援工作进行对接交流。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马兴瑞,山东省委书记林武等出席。

寿光在全国基层融媒中率先响应,积极行动,精心策划组织了“逐绿中国”全媒体调研纪行采风活动,特别派出由日报、新媒体、航拍、直播等全媒体骨干记者组成的采风团,9月3日从寿光出发,一路向西,不远万里来到祖国西北边疆。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我跟随“逐绿中国”采风团走进新疆,踏访新疆大地,发现“寿光元素”,调研“寿光模式”,感受“寿光骄傲”,徐徐揭开“寿光模式”硬核助力山东援疆的绿色面纱……

不到喀什,不算来过新疆。

几经辗转,我们关于山东援疆的采访调研,就是从祖国最晚日落的城市喀什拉开序幕的。

“逐绿中国”采风团一行来到位于“丝路明珠”喀什的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就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行程安排等,与指挥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指挥部负责人对此次活动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将全力支持、配合采风团在新疆的采访活动,希望采风团在新疆期间多走一走、看一看,充分展示山东援疆工作中形成的好路径、好产业、好项目、好作风,挖掘涌现出的典型人、先进事,讲好“山东援疆故事”。

1300多年前,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没有经过喀什,却在公元644年东归时,沿着丝绸之路南道跨过帕米尔高原,抵达丝路重镇喀什,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详细记载了这里的地理、气候、物种、信仰等情况。他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后传经弘法,普度众生,至于这些“真经”是否远泽西域,我未做考证。

令人振奋的是,千年之后的新时代,这些人却送经上门——一批又一批山东人来到喀什对口援疆,传经送宝,至今已有十一批。另外,北京支援和田,湖南支援吐鲁番……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80余个县。潍坊寿光虽未列入援疆名单,但援疆大军中却不乏潍坊寿光人的身影,他们源源不断地为边疆人民传授设施蔬菜等产业“真经”,输送“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

和田地区和田县:

沙漠飘出果蔬香

为赶到和田报道将于次日一早举行的和田产业园民族共建华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揭牌仪式,日落时分,我们由喀什启程,连夜奔袭500公里,行程七小时,于凌晨1点30分到达和田。久候的寿光老乡张东升,陪我们匆匆吃了一顿真正的“晚餐”。

朝阳初升,民族共建华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揭牌仪式,在昆仑山北麓和田县的一片棚区举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和田产业园,潍坊市委统战部,寿光市委宣传部、统战部、纪台镇、融媒体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出席。仪式现场与在内地不同的是,大家的脚下是一片荒漠,踩上去软软的,滑滑的。

这处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作为山东潍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兵地融合发展和田产业园民族共建的“重头戏”,由积极参加“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的寿光华耕农业集团负责建设运营。

“这次与和田产业园开展民族共建,是落实中央援疆战略决策,充分发挥‘寿光模式’的产业先发优势和标准集成优势的实际行动。我们要把‘三个模式’的标准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复制到和田产业园,把寿光蔬菜从种子到餐桌的全链条标准推广到和田地区。”潍坊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刘世海说。

棚外黄沙遍地,满目荒凉;棚内却青枝绿叶,生机勃发。脚下细软的沙子,也许来自北面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听当地人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世界流沙面积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眼前这片沙漠是不是从北面的大本营“跑”过来的呢?

我小心翼翼地踩着金色的沙子走到棚后,沿北墙外侧近乎垂直的铁梯爬到棚顶拍照,竟然灌了一鞋沙子。我正纳闷,这铁梯高处的台阶上怎么也挂满了沙子?棚顶呼呼作响的风声给了我答案“:风吹来的沙。”

望着这片沙海里冒出来的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仪式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寿光华耕农业集团董事长张东升一探究竟——

“你好老乡!你们是怎么在沙漠里种出蔬菜来的?”

张东升娓娓道来,言语间充满着自信:“在沙漠里种蔬菜是世界性难题。去年以来,和田产业园日光温室建设项目克服了新冠疫情、沙漠气候、地区差异、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建设采用自有棚型结构专利技术,我们自主设计、建设、生产运营,开展技术管理输送、种苗专业生产、生产物资配备、农产品销售等。为改良沙质土壤环境,提高有机质含量,我们虚心向乐义书记等权威专家请教,学习实用技术。借助咱们的‘寿光模式’,升级改造了大棚保温等结构,封闭式种植,达到蔬菜的最佳生长条件,我们终于在这里种植成功了,而且品质非常好!因为新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以咱们农产品的口感杠杠的!”

张东升手指用貌似帆布的保温材料包裹的大棚向我们介绍,难掩满脸的自豪:“我们改一层墙体为两层,棚温提高了五六度,这是我们的专利技术呢!”

“我看到园区里的工人多是少数民族,咱们是如何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呢?”我又问。

“从园区工程建设到种植管理,我们一直与当地的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农民打成一片,尤其是到了后期种植管理阶段,寿光的技术人员更是来到田间地头,理论联系实际,手把手、一对一地教他们苗期管理、采花坐果等种植技术,完全是复制‘寿光模式’。

“种菜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如维吾尔族人阿卜杜·艾力一家四口,原来靠低保艰难度日,去年一家三口来到园区就业,收入4万多元。阿卜杜有时采摘上蔬菜水果拿回家给上学的小儿子尝鲜解馋,很有自豪感。像阿卜杜这样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在园区每年都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采访一结束,张东升便一头扎进一座长茄大棚,与寿光蔬菜技术员老赵交流起秋季大棚管理来。老赵是8月中旬来到和田的,这次起码要待上3个月。

示范园区建成揭牌,是华耕农业的一个节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展望未来,张东升信心满满:“我们一定要把华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运营好,提高和田蔬菜的种植效益,在沙漠戈壁创造奇迹,在祖国边疆打造民族共建现代农业的‘寿光样板’!”(未完待续)(执笔李守亭)出品:逐绿中国专题采访团(王全国 李守亭 左江华 王延义 杜金龙 张克胜 张亚男 于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