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逐绿中国—新疆篇丨新绿(之二)

寿光融媒讯 (执笔/摄影:李守亭)

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戈壁滩菜绿花红

“热情”的阳光下,两辆“长城炮”疾驰在吐和高速上,好长时间碰不上一辆车,好长距离看不到一棵树。目之所及,沙漠、戈壁、骆驼草……除了荒凉,还是荒凉。

我们从和田驱车500公里,来到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这里由山东济宁对口援疆。

英吉沙系维吾尔语,意为“新城”,自古就是叶尔羌与喀什噶尔之间的重镇,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中国达瓦孜之乡”,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  

太阳的余晖在戈壁滩上洒下一片金黄,座座大棚也披上了“金装”。

我们抵达英吉沙县戈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这里由来自寿光的百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建运营。一个大棚入口处竖有一块宣传牌,“踔厉奋发谱华章 倾情援疆惠民生”两行大字赫然入目,左上角的“山东援疆”标识格外抢眼。

来自寿光的百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的英吉沙县戈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

老总李志红早在示范园大棚边等候我们这些来自家乡的访客了。万里之外,老乡见老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来自寿光市孙家集街道潘家村,百誉农业的“掌门人”,2021年与老公袁强带领团队来到这里,男主内,女主外,在龙甫乡3000多亩的戈壁滩上“玩”大棚,既种蔬菜、生姜,又种花卉,多元发展。

我们走进了一座长约200米的现代化蔬菜日光温室大棚,里面宽敞明亮,生机盎然,一个个红彤彤、圆润润的口感西红柿,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青翠欲滴的枝叶间,煞是好看。红绿之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西红柿,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西红柿大棚里一只可爱的小狗,眼睛里充满着好奇。

放眼望去,我看到一株株西红柿生长在沙培环境中,一根根黑色的吊喷装置均匀地悬于植株上空,正在静静地喷洒水雾。在棚外戈壁滩乱石遍地、干旱荒凉的映衬下,这滴滴甘泉、浓浓绿意和累累硕果,显得弥足珍贵!

英吉沙按照“寿光模式”在戈壁滩上建成标准化智能大棚,内外两重天。

我们走进一座生姜大棚,像进了一片芦苇丛,满目苍翠,生机勃勃。维吾尔族小伙子斯迪克·伊敏从沙土中刨出几株,发达的根系与秸秆之间,是一块块金黄色的水灵饱满的生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还有沙漠中难得的泥土芬芳……李志红不无骄傲地说,戈壁滩上成功种出生姜,在南疆地区尚属首例,开启了美好“姜”来。

北面棚里,一枝枝粉红、大红的“高原红”玫瑰花,或含苞待放,或怒放争艳,芳香扑鼻……

花卉大棚里,维吾尔族姑娘为盛开的玫瑰花所陶醉。

“从去年6月份开始,我们就地取材,用戈壁石做墙,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建成233座标准化智能戈壁日光温室大棚。利用降温系统、自动智能放风机、臭氧杀菌机等新技术新设施,采取沙培种植和节水灌溉技术,种植草莓、西红柿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让戈壁变良田。”李志红说。

要想在环境恶劣的戈壁上发展设施农业,做好抗风保暖是首先要攻克的难关。李志红说:“不用一砖一瓦,就地取材,用戈壁石做墙,做装配式的大棚,不仅建设速度比较快,操作比较简单,保暖抗风效果也很好!”

温室大棚建成了,关键还要能种出蔬菜,产出效益。针对戈壁特点,他们用创新技术着力解决土壤、用水等难题。“我们利用沙培技术代替土壤来种植,采用吊喷,从开机到关机两分钟就能完成,减轻了工作强度。同时,通过技术攻关减少用水量,每个棚用水量从50方降至不足1方,把渗到地里的水也循环利用起来。”李志红说。

随着公司吊喷降温系统、自动智能放风机、臭氧杀菌机等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不仅让戈壁滩成为群众的“菜篮子”,也为当地培养出了种植管理能手。

山东省济宁市援疆工作指挥部干部张宏卫告诉我,英吉沙县耕地少、土壤盐碱化严重,为破解这一难题,他们积极引进来自菜乡寿光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科技人才,嫁接“寿光模式”,成立新疆百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现当地农业提质增效。戈壁现代化日光温室项目就是济宁援疆指挥部重点打造的现代设施农业的代表,在此带动下,英吉沙县已建成标准化新型蔬菜产业示范园2个,建设现代化日光温室568座,吸纳当地近1000人通过承包大棚、务工就业等实现稳定增收。

李志红告诉我们,她的百誉农业是南疆第一个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海外仓的企业,并获批新疆第一家鲜花出口备案基地。“我们现在试运行,接下来将大量发货。”言谈间,她的笑容灿若玫瑰,“我马上要再赴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就推进蔬菜和鲜花等农产品出口、海外仓建设等业务继续洽谈和落地,让包含咱‘寿光元素’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次日,结束在示范园的采访,时近中午,一直陪同我们钻棚下地的斯迪克,逐渐同我们熟络起来,连连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一如棚外强烈的阳光般热情。盛情难却,也缘于对维吾尔族风俗的好奇,我们欣然应允,用“长城炮”拉上他一起去他家。

“你今年多大?能介绍一下你们家乡的情况吗?”

“我是1996年的,今年27岁。我的家乡英吉沙在雄伟的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边,这里到处都是沙漠戈壁,只能生长骆驼吃的野草。耕地只有十分之一,以种玉米、小麦为主,以前冬天很难吃上新鲜蔬菜。”

“你是怎么来这里工作的?感觉怎么样?”

“我2021年新疆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毕业,2022年回到家乡,听说山东寿光人要来我们这里的戈壁滩种菜,很感兴趣,想学习种植技术,4月份就来了这个示范园上班,负责园区233个大棚的管理工作。寿光来的团队竟然在戈壁滩上建起了成片的高标准大棚,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草莓、生姜,还有娇艳的玫瑰花、百合花,冬天棚内还不用加热,我感觉太不可思议了!我的寿光师傅跟我说,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现在我们园区已经开始向周边辐射,很多地方正在发展大棚,所以我想好好跟着寿光师傅学习大棚种植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员,自己种大棚,种更多的大棚,让戈壁荒漠上长出更多的新鲜蔬菜和花卉,让更多的乡亲过上好日子。

“我很向往寿光,很想去逛逛菜博会,亲眼看看菜乡的模样,走进那片‘棚海’。”

“好啊,寿光欢迎你!说走就走,这次直接跟着我们回寿光吧!哈哈哈……”

“长城炮”上的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他家在英吉沙县依格孜牙乡三村,约半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路说笑间,很快就到了。

这是一个传统的维吾尔族村落,湛蓝苍穹之下,民居掩映在绿意盎然之间,一个田园般的美丽家园。他家门前搭有葡萄架,紧临公路,交通便利。

迈进彰显少数民族风格的黄色大门,三面有房,院落不大,几株长势正旺的无花果树,枝叶延伸到屋门前,为整洁的小院平添几分生气。进得屋来,豁然开朗,这是一座有中央天井的四合院式建筑,红黄绿花纹相间的地砖,每间屋门口挂有枣红吊穗的帘布;北面长廊高于地面,铺有地毯,是重大节日或喜庆宴会时族人唱歌跳舞的地方;南屋外间是客厅,天花板和窗帘上饰有漂亮的民族图案,宽宽的沙发,长长的茶几,足以围坐十几个人;自家地里种的玉米、甜瓜、西梅、桃子,自家做的馕和酸奶,早已摆放桌上,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一进屋门的厨房里,与面板一体的碗橱前,站着斯迪克的母亲和两个嫂子,正在熟练地包着牛肉馄饨,说着我们听不懂的维语,但我们能感受到她们热情友善的微笑和眼神。

头戴维吾尔族帽子的父亲,是村里的一名电焊工,被伤害的右眼,是辛勤劳作的岁月留给他的印记。他指着天井处的一根根铁质梁架说,这是他亲手焊接制作的。正是凭借这一手艺,他家建成了这栋大房子,供应子女们上学,两个儿子娶妻成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挑动味蕾的新疆大盘鸡,米肉飘香的手抓饭,热气腾腾的牛肉馄饨,依次端上桌来,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主人和远道而来的汉族客人,有缘相会,济济一堂,以茶代酒,频频举杯,表达欢迎与谢意,以点头与微笑这种最好的肢体语言,传递着亲如一家的民族情感。我们的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按动快门,定格一个个温暖的瞬间……  

在新疆多地,随处可见“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在喀什地区,也经常看到“泰山天山根连根 鲁疆人民心连心”的山东援疆宣传标语。其精神内涵,今天在斯迪克的家中,进行了生动演绎!

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寿光技术亚克西!”

恰逢周日,我们从喀什英吉沙县奔赴岳普湖县,看看由山东泰安对口援疆的这里,究竟有什么“寿光元素”。

来岳普湖之前,我们以为该县以湖命名,此地有湖曰“岳普湖”。其实不然。据考证,公元11世纪20年代前后,喀什噶尔信奉伊斯兰教,叶尔羌、和田信奉佛教。岳普湖是喀什噶尔通往叶尔羌、和田的重要驿站。当时发生宗教冲突,喀什噶尔喀拉汗王朝大王率领军队在岳普湖驻守,并营造了一座大军营。因营帐为白色,所以维吾尔人按照自己的传统叫法,称此营帐为“尧柔克奥尔达”,意为白色的营帐或白宫,后来逐渐演绎为“尧普日尕”。汉语译为“岳普湖”,属于译音。

岳普湖县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喀什半小时经济圈中心位置,17多万人,是中国沙漠风光旅游之乡、中国毛驴之乡、中国优质甜瓜之乡、中国小尾寒羊之乡、中国高产棉之乡。

在泰安援疆工作指挥部干部郑建伟的陪同下,我们来到岳普湖县艾西曼镇设施蔬菜大棚基地采访。这里共有大棚100座,占地134亩。近年来,艾西曼镇借鉴山东寿光的先进经验,积极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不断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抓好反季节蔬菜生产,邀请寿光蔬菜种植专家积极开展蔬菜种植技术、管理培训,引导农民种植蔬菜,实现规模化生产,保障蔬菜市场供应,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这次不凑巧,我们没有见上寿光来的技术员,但见到了蔬菜种植户库尔班·艾散,他向我们娓娓道来:“我从2019年开始种植小拱棚蔬菜,当时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从2022年开始,我在八村蔬菜种植基地又承包了10座大棚,不仅妻子也参与到蔬菜种植上来,我们还雇用了5个工人。镇上聘请了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专家,给我们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现在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茄子和芹菜,去年收入达7万元。靠种菜,儿子不仅买了车,还在喀什买了房。可以说,我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通过种植蔬菜获得的,感谢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专家,寿光技术亚克西!”

据介绍,岳普湖县正在建设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万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园区计划分三期建设完成,着力打造集设施农业瓜菜基地、特色林果种植基地、高效畜牧养殖基地于一体的综合大型产业园区。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建设完成日光温室150座,大拱棚2000座,种植南瓜、西兰花、辣椒等,年产值1700余万元,年长期就业人员234人,季节性就业人员420余人;二期2000座拱棚已接近完工,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我们又来到由山东泰安援疆重点支持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岳普湖乡喀拉玉吉买村,在硕果累累的无花果种植园里,见证了一场甜蜜的无花果“丰收季”。该村是整乡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中心村和山东援疆“乡村振兴·齐鲁示范”示范村,建设无花果采摘园280亩,年可创收120余万元。    

见证了果农喜摘无花果的丰收场景,我们又在种植园旁专访了泰安市援疆工作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岳普湖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元柱。与他一起进入镜头的,是喀拉玉吉买村墙上彩绘的“山东援疆”logo及“泰山天山根连根 鲁喀人民心连心”标语图案。

喀拉玉吉买村的山东援疆彩绘宣传墙

谈及聚焦山东援疆后方资源优势,积极实施优质高效援疆项目时,王元柱说:“我们泰安援疆围绕设施蔬菜、特色林果、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积极学习山东寿光等地的先进经验,投入8000余万元建设了设施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孵化园等优质项目,年实现产值5亿元,带动就业4100余人。”

在山东援疆的倾情扶持下,这里的百姓生活,一如枝头上熟透金黄的无花果那样香甜!

我们还到全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县,素有“刀郎之乡”“瀚海绿洲”美称的喀什麦盖提县,在叶尔羌河畔,采访了由山东日照援建的澳洲龙虾养殖基地等项目,一探边疆内陆破天荒地养出网红“海鲜”的奥秘……

(未完待续)

出品:逐绿中国专题采访团(王全国 李守亭 左江华 王延义 杜金龙 张克胜 张亚男 于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