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英(左)在织网子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 通讯员 刘忠)“手工织的网子比机器制作的寿命长、质量好,几十年来,我们这里一直有人来分线织网子。”日前,记者来到台头镇北蔺家庄村,在一条胡同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织网、编筐、聊天。村民付玉英一双拿着织网梭子的巧手,行云流水般地在网绳之间穿来穿去,动作十分娴熟,渔网一节节变长。
今年76岁的付玉英织网子已有几十年,她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蔺家庄村及周边村庄的村民空闲之余会干些手工织网的活计,增加了家庭收入。2000年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受到行业产业转型及机械化织网的影响,手工织网行业也在积极转型,所以,目前只有少量的老手艺人仍在坚持纯手工织网,延续着这项传统的技艺。
累并快乐着
为生活注入了希望和活力
“织网的活儿技术含量不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但需要有耐心,要一个扣一个扣地织,一个都不能少,是个很费时间的活儿。”付玉英指着她手里正织的网说,这个网子有23万个扣,如果中间落下一个,就会留有窟窿,用不了多久网子就会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付玉英介绍,织网子的主要工具是梭和织板,梭呈长条状,用来绕线,有竹制的也有塑料的。织大眼网用大号梭子,织小眼网用小号梭子,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织网的速度和质量。织板俗称网棋,一般由竹片削成,像一个小格尺,其大小决定了网眼的大小。“织网子用的线是尼龙线,有粗有细,常见的有绿色的或透明的。要织一张好网并非易事,织好一张快则个把月,慢则两三个月。”她说。
“我虽然70多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特别好,身体也硬朗。年龄大了,每天找点事情做,心里不闷得慌。织网子不仅能挣钱养老,还能让我的手脚变得灵活,一举两得。”付玉英说,织网子为她的生活注入了希望和活力,一线一梭织就了她的幸福晚年,所以可能别人觉得累,但她甘之如饴。
坚持纯手工
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手艺
左手网棋右手梭,手工织网从选料到加工都需要经验。记者看到,网梭和线在付玉英的手中灵活交错,网子在线的一穿一拉间逐渐成形,娴熟的手法看上去更像是长年织网形成的肌肉记忆。
几十年来,付玉英已记不清自己织了多少张网,她说,梭线织出的大大小小的网,已伴随着她穿过大半百年的时光。“这手艺看似简单,却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现在,随着机械化织网技术的发展,这门手艺越来越少见,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它不仅是一项老手艺,也是一种时代回忆和精神寄托。”现在,村里还有不少老年人跟付玉英一样坚持织网子,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这门手艺,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