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寿光】圣城街道十里铺村:一封感谢信背后的为民情怀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写这封信的,因为有你们这样精干的领导,才有我们十里铺村的今天:街道整洁、绿化到位、民风淳朴、百姓安居,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关怀无微不至,更是让我们感激万分……”日前,圣城街道党工委收到一封来自群众的感谢信。写信人是十里铺村村民赵翠芝,字里行间表达着她对村里“为民、惠民、利民”工作的肯定及村“两委”对其母亲照顾有加的感激。

近日,记者专门来到十里铺村,通过走访,了解村庄近年来的发展蝶变,探究村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密码”。

行为美

幸福食堂“孝”出新滋味

采访当日11时许,在十里铺村幸福食堂,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给老人们分发饭菜。大厅内热气腾腾,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一道道菜肴色香味俱全,主食、炒菜、汤菜应有尽有,菜品荤素搭配适宜,营养又健康。老人们排队打饭后,三五人围坐在一起,边聊边吃,幸福惬意。“幸福食堂的菜合口味,种类也多,我们在这里吃饭、聊天,很是热闹。”82岁的张志秀说。

“现在我们村有27位75岁以上的老人,幸福食堂每天免费提供午餐、晚餐,让他们每天都能吃上热乎的营养餐。”十里铺村村委委员刘洪涛介绍,为解决空巢、孤寡、高龄等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应付吃饭”等就餐难题,2020年,村里办起了幸福食堂,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乐享“食”光。

“每天到了饭点,我的母亲就会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幸福食堂吃饭,这里的饭菜不仅味道可口,还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均衡、顿顿不重样,食堂人员变着法地让老人们吃饱吃好。饭后,老人们还能到娱乐室聊天、打牌,或到游园里锻炼身体,活得真叫一个自在!”赵翠芝说,她本想让母亲搬来市区生活,但老人说在村里生活更幸福,她陪老人去了趟食堂,所听所见确如老人所言。

赵翠芝表示,村里不仅仅是一日提供两顿营养餐,每到过年过节还为60岁以上老人准备慰问金及鸡蛋、油、奶、被褥等物品,像她母亲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村委工作人员会直接将东西送到家里,这让她特别感动。

近年来,依托幸福食堂,十里铺村以“敬老孝老”为主题,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幸福食堂的午、晚餐变成了“文化餐”“敬老餐”,不断传递着民生温度。同时,村里不定期举办“饺子宴”;老人们过生日时,村委人员会送去生日蛋糕……一系列关爱措施,让老人们切实体会到新时代的“新滋味”,吃出乡村振兴的“幸福味”。

环境美

和美乡村“秀”出新风貌

行走在十里铺村的街道上,设施齐全的街头游园,古风古色的凉亭长廊,都让人眼前一亮。这个仅有153户、606口人的传统农业小村,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面面集教育、宣传、美化、警示于一体的文化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村民言行,提升着乡村“颜值”,描绘出一幅“村民富、环境美、民风好”的人文画卷。

“这几年,我们的村容村貌从‘内’到‘外’发生着变化。”村民刘兰英跟记者细说着村里这几年的发展:大街小巷全部硬化了路面;街头巷尾“天眼”摄像头全覆盖;新建了游园、广场;街上安装了路灯,配上了垃圾桶;家家户户完成了旱厕改造……多项民生工程建设,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现在我们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家家和和乐乐。天气好的时候,大家会到游园里跳广场舞、下棋聊天,幸福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

“村里环境好了,村民们也很爱惜,每家每户都会自觉地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村委还会定期进行评比,每季度为优秀村民奖励液化气券,充分调动了大伙儿的积极性。”刘洪涛告诉记者,村里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后,广大村民纷纷化身自家庭院的“设计师”,内塑美丽“小家”,外筑文明“大家”,让村庄环境在点点滴滴改造中不断提升。

近年来,圣城街道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落实各类民生实事工程。其中,十里铺村通过加大村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文明乡风,乡村品质不断提档升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乡风美

文明实践“亮”出新风尚

在十里铺村,美的不仅是村容村貌,还有好的乡风民风。记者注意到,街上规划了停车位,车辆都整齐地按照箭头方向停放。一处小细节,彰显着村庄的文明村风。

“在村党支部书记赵光宇和村‘两委’成员的带领下,村民之间有礼有节、和谐融洽,相互关爱扶持已蔚然成风。”赵翠芝说,母亲告诉她,街坊邻居、大叔大婶经常会给老人送来蔬菜水果,村干部更是用心、贴心,知道母亲一人独居,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并及时帮老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乡村美不美,主要看“气质”,这种“气质”外在于景,内在于人。近年来,十里铺村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组织了好婆婆、好媳妇等文明典型评选;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倡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深入推广移风易俗;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为全村提供志愿服务,如每年为村内老年人发放生日蛋糕、举办饺子宴等。

“我们村有个微信群,只要村里举办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就会在群里提前发布通知,每到这时,群内气氛活跃,志愿者们都会主动报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复苏’了村里的传统文化,还悄然提升着乡村的文明气质。”赵光宇说,近年来,村“两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还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让文明实践内容融入群众生活,让文明实践成果熏染村民思想,不断提升着村民素养。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并将其作为一种生活常态。

浓浓民生情,满满幸福感。十里铺村的蝶变,只是圣城街道70个村庄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村庄根据街道部署,积极落实一项项硬核惠民举措,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不断提高改善和保障民生服务水平,打造了一个个温暖、活力、幸福的新时代美丽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