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寿光我的城】寿光市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

寿光融媒讯(记者王秀慧 通讯员杜惠)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今年以来,寿光市民政局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兜底保障到位、照料护理到位、急难救助到位、社会力量参与到位、主动帮扶到位“五个到位”,扛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责任,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降温了,我再去买点煤炭,让家里暖和一些。”近日,营里镇九曲村郝义丰妻子从银行取出了12月份的低保金,这笔钱让他们在这个寒冬中生活更有保障。据了解,郝义丰患病后,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家中经济困难。营里镇党委政府发现郝义丰的困难情况后,及时按政策为其落实了低保待遇。兜底保障点亮了像郝义丰一样困难群众的生活希望。2023年,我市持续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新增财政支出550万元,将城乡低保等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了5%以上。目前,我市已按月足额为2.7万名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1.4亿元。

“前段时间我住院,亲戚来给我护理,政府给他发了7000多元的补助金,不用担心他为了照顾我而耽误工作了。”王长丰属于特困人员,政府的救助让他非常感激。为破解救助对象住院陪护难等问题,我市创新实施了“物质+服务+保险+监管”的多维救助模式,今年已为住院特困人员照料护理人赔付理赔金88.2万元,累计受益1678人次。同时,建立救助人员从申请审批、待遇确认到事后监管、跟踪问效的闭环监管机制,实现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

“因火灾等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也是我们救助的对象。”寿光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我市已对543户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134万元。这一救助政策还取消了户籍地和居住地限制,对在我市发生急难情况的外来人员,由镇街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实现“弱有所扶”,还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多元参与机制。今年以来,寿光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累计募集各类善款426.28万元,投入慈善资金608.45万元,“光明行动”“关爱白血病患者”等慈善救助项目,惠及困难群众10976人。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也需增加覆盖面、提高精准性。我市主动发现困难群众、主动办理救助待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大摸排力度、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发现救助需求,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不落一人。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活动,组织人员及车辆对桥洞、公园等易露宿点位进行全天候巡查救助。今年以来,累计帮助20名存在困难的外来人员购票返乡,对12名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开展了护送返乡。我市通过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将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