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高斌 付冰川 通讯员王凤鸾)日前,记者从寿光市文旅部门获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寿光市杨树仁(卤水制盐技艺)、孙希洲(葫芦雕刻)、张建伟(中医正骨疗法)3人入选。自此,寿光市共有已认定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6名。
近年来,寿光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不断完善非遗保护机制,积极深入民间开展发掘工作,鼓励支持传承人广泛开展传习活动,非遗保护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本次入选的葫芦雕刻非遗传承人孙希洲是三宝葫芦艺术馆馆长。在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了众多“葫芦艺术品”,上面刻满了“诗句”和风格各异的“图案”“印章”。孙希洲告诉记者,葫芦雕刻是集“诗书画印”的形式,把书画方面的很多技巧在葫芦上展示出来,让葫芦更具美感。
为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知识,深化非遗项目保护,增强民众对非遗知识的了解,寿光市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公益传习班”等系列活动。近日,在世纪花园社区活动中心,非遗传承人王建美悉心地向居民介绍面塑的历史、特点并进行面塑展示,居民安静地听讲、耐心地制作,捏出了一个个生动形象作品。寿光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不仅传承了非遗文化,让居民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还有利于建设和谐幸福社区。
在圣城街道崔家小学校园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蹈剧——《百鸟朝凤》正在排练,孩子们身穿不同角色的服装,踏着鼓点,时而小步舒缓行进,时而快步喜悦奔跑,校园内欢声笑语,孩子们都沉浸在非遗文化的熏陶之中。
打板就唱曲艺艺术传承中心也是“非遗进校园”活动的组织单位,该中心在建桥小学、实验小学、圣城小学等地开展了曲艺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共培养了200余名传承人,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非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其延续离不开传承人。为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寿光市加强传承人管理,制定了《寿光市代表性传承人考核标准》《寿光非遗讲师团选拔方案》,通过定期召开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集中培训学习、交流等形式,不断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下步,我们将不断完善体验非遗传承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非遗工坊、非遗基地、非遗企业作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传承人创新实践能力建设,鼓励非遗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寿光城市文化品牌。”寿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