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侯增梅 通讯员 胡磊)“患者不用跑医院取片,结果出来后会发送到手机上,点开相关链接就能看到检查报告。”寿光市中医医院影像中心主任李云启表示,该院所有的影像检查已实现了云胶片,患者在手机端就能查看。云胶片不仅使用非常方便,而且能帮助外地专家实现远程会诊。
寿光在提升医疗服务方面的创新之举,离不开科技赋能。近年来,寿光市积极搭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大脑”,成为省内首家以整县域为单位,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信息化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慢病办理等“六个不出村”服务、云影像服务、“智慧护理”等智慧诊疗项目实现了在线办理,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
“这是一张电子地图,以家庭为单位,汇集了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居住地点、联系方式、家庭医生信息,并且按照特点进行了分类标注。”在洛城街道牟城社区卫生室,医务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全民健康地图”。
据悉,这也是寿光市“数字健康大脑”的一部分,目前“数字健康大脑”已融合4302名医卫人员的能力数据、349万份病历数据和126万张影像数据。依托该电子地图,2022年9月,寿光市开展单病种群体管理工作试点,建立起以三级医院为主体、以二级医院为枢纽、以一级医院为基础的单病种群体管理联盟。管理联盟组织临床首席医师、专科医生、家庭医生、公卫医师共同按照每一种疾病的管理指南,对患者进行群体管理,提供连续性、协同性、综合性的服务。
“单病种群体管理系统给开展医防融合打开了一扇大门,医务人员可以随时了解辖区内居民患有哪种疾病。”寿光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以“三高六病”为切入点,确定60种重点疾病为管理病种,并针对每一个病种设计整合服务包,形成从筛查、诊断到康复的全过程服务清单。各镇街卫生院全部设立“慢病健康管理中心”,指导802名家庭医生和基层全科医师开展全链条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98.87万份,有力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