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杨晓菡)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安排部署,立足寿光实际,建机制、抓宣传、摸底子、理台账、定规范、推项目,以工代赈工作初见成效。
建机制、抓宣传
找准以工代赈工作路径
参照潍坊市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工作部门协调机制,我市牵头成立了寿光市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工作部门协调机制,由发改局分管领导任召集人,16个单位分管领导任成员,具体业务负责人任联络员,共同协商联动,强化协同配合,稳步推进以工代赈工作开展。
发改局以工代赈项目落实中
在上级发改部门召开以工代赈工作政策培训解读会之后,寿光发改局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准确传达上级部署,召集我市15个镇街和17个单位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工作部门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进行了专题培训解读,传达解读好什么是以工代赈及以工代赈怎么干,明确了以工代赈工作先摸排劳动力、再政策宣传、后项目储备推进“三步走”的工作路径,同时,将《以工代赈知识手册》下发至镇、村,进一步强化了各镇街、各成员单位对以工代赈工作相关政策的认识。
摸底子、理台账
打好以工代赈工作基础
一方面,摸清劳务人员信息,建立《寿光市以工代赈项目劳务人员台账》,各镇街以辖区、村为单位,摸清有务工意愿、条件适合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群众底数,登记完善年龄、个人专长、岗位诉求、身体状况、联系方式等信息内容,并分类造册,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我市已登记适合务工的农村群众达到650人。
另一方面,梳理以工代赈项目信息,形成《寿光市以工代赈项目台账》。为保障项目尽可能多地吸纳本地农村务工人员,多次征求农业农村、水利、交通、涉农国企等部门及镇街意见,了解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目前,入库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19个,总投资6560万元,预计带动156名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
定规范、推项目
全面铺开以工代赈工作
我市参照全国以工代赈工作优秀典型宁津县的做法,建立了按需设岗、因岗选人、双向选择的流程规范。在岗位设置方面,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工种需求,将项目岗位细分为安装工、机械操作工、搬运工、保管员、炊事员、安全员、看护员等“三工四员”。
其次,在项目用人方面,坚持“量才用人、人岗适配、尊重意愿”的原则,依据务工人员的年龄情况、身体条件、能力特长、个人意愿,推荐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岗相适的最优配置。
最后,在用工协议方面,由镇街组织务工者与施工方直接见面相互选择,施工方根据市场水平、工作绩效和人员经验,合理确定务工工资报酬,务工者根据岗位需求、工资水平、自身条件选择合适岗位,双方达成一致即可签订就业协议。截至目前,寿光市19个以工代赈项目已完成投资2050万元,带动务工人数127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59.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