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建永 潍坊报道
“菜农之家艺术团的演员们唱得太好了,内容很贴近我们村的实际,唱的就是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菜农演员’的一出出精彩曲目演绎的是乡村百态,每次都让我们大饱眼福。”日前,大众网记者来到寿光市菜农之家艺术团的彩排现场,台上歌声韵味悠长,台下群众赞不绝口。
据了解,菜农之家艺术团已成立近十年,艺术团的负责人是孙美云,是一名普通的菜农。劳作之余,她能歌善舞,常常在村里的广场上跟村民一起唱歌、跳舞。后来,她联合街道十几个村庄的文艺爱好者成立了菜农之家艺术团,自编自排文化节目,在各个村庄展演,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助力了美丽乡村建设。
文艺爱好者组成“庄户剧团”
“2014年之前,我们这里还没有成立文艺队,不少村民自发组织在小区内跳健身舞。因为平时喜欢歌舞,我便经常跟大家在一起交流舞蹈动作,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我们的健身、广场舞队伍中。”孙美云说,2014年,30多位文艺爱好者组成了“庄户剧团”。虽然一开始队伍里缺少器材和服装,但大家自费“装备”,节目也是自编自演,因为她们的演出频频受到好评,这让她们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2017年,“庄户剧团”已发展到100人,展演足迹遍及多个镇街的村庄。孙美云说:“我们的团员都来自农村,大都是普通菜农,但只要团里举办活动,大伙儿都会积极支持。登上舞台的他们,化身为歌手、舞者、演奏者,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也是在这一年,‘庄户剧团’更名为菜农之家艺术团。”
“要想把艺术团办下去,不仅要求我们能演会唱,更要掌握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表演能力。”孙美云深知专业培训的重要,于是,她四处求学,走访寿光文艺能人,还请来了专业老师对团员进行培训,从吐字、音符、气息到对角色心理活动的挖掘,一一详细指导。繁琐的工作、辛苦的付出,换来了艺术团日渐精湛的演技,每名团员都成为至少掌握两项表演技能的“多面手”。“现在我们队伍里还有萨克斯、笛子等乐器老师,很多艺术爱好者专门来找他们学习。”
艺术团常年活跃在村头街口,许多村民更是从头看到尾。“我们的节目都是与蔬菜、菜农、农村等相关的作品,因此很多群众喜欢看。只要大家愿意看,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就要一直演下去。”孙美云说,她希望在艺术团的带动下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通过不断创新,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公益演出拓宽了菜农舞台
“现在我们的团员有一百余人,下设12个分团,演员遍及寿光每个镇街,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每一场演出我们都要经过反复彩排、层层把关,每个作品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与时代同步,整个团队都充满着正能量。”孙美云表示,艺术团创立之后,一直将公益演出放在重要的位置。每年都要进行多场公益演出,为敬老院、消防大队、学校等进行义务演出,在为他们送去欢乐的同时,也用文艺方式宣传了各类好政策。
为了能够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给群众提供综合性、多样化、一站式服务,近年来,菜农之家艺术团的文艺志愿者们积极响应,主动参与演出,编排了合唱《好一个菜农大舞台》、萨克斯合奏《寿光蔬菜香》等节目,将文化文明送到了百姓身边,惠及了百姓生活,还带动周边多个村庄自主搭建文化舞台,助推了乡风文化、文明的发展。菜农之家艺术团也多次获得潍坊及寿光多项表扬,成为寿光“响当当”的民间文艺团队。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便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菜农之家艺术团秉持弘扬正能量、与时代同步的宗旨,不断创新文化节目,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田间地头到公益舞台,艺术团的成员在干农活的间隙,积极参与志愿文化活动,用自己的歌舞演奏为大家送去文化大餐,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