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1994年出生的威特农业销售经理侯伟,是孙家集街道呙宋台村人,年纪轻轻的他已经有了五年种苗销售经验。他卖的种苗品种新、收成好,给农户提供的管理方法又到位,成为周边村农户们非常信赖的销售商。如今,这位“90后”年轻人在家门口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还带动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
潜心学习 做新时代的新农人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务农是繁重的体力活,但对于我们这一代‘新农人’而言,务农更像是一份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事业。”侯伟介绍,他的父母从2005年开始做种子生意,以销售普通蔬菜品种为主。为了接棒种子销售这一行,他在大学期间学习了市场营销专业。但在与农学专业的朋友交流后,他逐渐感受到,营销策略仅是种苗销售成功的一小部分内容,并且,在销售中打交道的大多是朴实的农民,华丽的销售技巧不如“接地气”的农业技术和实打实的种植成果更有吸引力。
大学毕业后,侯伟没有立即进入种子销售行业。“我想先以学习的态度,更全面地了解一下整个种子、种苗销售行业,然后把我学习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侯伟先是进入一家大型企业干销售,因为他认为“大企业有自己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在里面能学到不少管理知识”。
2018年,侯伟回到家乡后,首先在周边镇村调研走访。他经常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到田间地头和农户们聊天,了解他们在农业方面的需求,同时去农资店与“植物大夫”交流植物种植经验,向农业专家取经。晚上回到家,他还在网上学习农业知识。
“2019年,积累了一定经验后,我决定一个人到陌生城市试试。”没有父母的帮助,侯伟打听着只身来到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林青庄村。回忆起第一单生意,他说自己是幸运的。随机走进一个西红柿种植大棚时,菜农马师傅正在大棚里忙碌着,他便在旁边打下手。
“打开市场是很难的,我首先要做到的是让客户看到我的诚心与产品实力。”临走时,侯伟留给了马师傅一包种子。过了半年,马师傅打电话告诉他:“小侯,种子我种了,长得不错,等合适的时候你过来给我们开个观摩会,介绍介绍这个品种,顺便推广一下!”就这样,侯伟把自家的番茄种子成功地推广到了山西。
这次的成功经历,给了侯伟开拓市场的信心。如今,他已把自家的种子种苗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内蒙古、辽宁、江苏等地都种上了他推广的口感番茄、茄子、辣椒等品种。
试验示范 甘做农民身边的顾问
好的品种、好的种苗,再加上后期合理、高效的栽培技术,是种植户种好菜的第一保障。为了不让大家盲目跟风种植,有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时候,侯伟会在推广时严格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甚至每天进村入户,面对面指导农户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真正做到“种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小侯三天两头就会来我们棚里转转,看看我们新种茄子的生长情况,给出合适的管理方法。”呙宋台村有着多年茄子种植经验的农户王明海说,今年棚里种的是新品种黑布林茄子,茄棵粗壮,果实皮薄,茄子生吃就能尝到甜味,“这个品种是今年3月份我在观摩会上看到的,产量高、品质好,试种效果不错。”
王明海是4月底种下的黑布林茄苗,但没多久植株就出现了打蔫情况。一天,骑着电动车“转棚”的侯伟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凭借自己的经验并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他为这批种苗定制了一套专门的管理方法。之后,他每天都去棚里观察茄苗生长情况,果然,没多久植株就恢复了健康。看到一行行种苗绽绿吐翠,长势喜人,王明海连连称赞:“别看小侯年纪小,但为人踏实靠谱,种植技术上也有‘两把刷子’,我们都非常相信他。明年,我打算在棚里都种上这个品种!”
在侯伟看来,卖种子、种苗就跟盖房子一样,是个良心买卖。农民买一季苗子,寄托的是他们一年的希望,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给农民提供优质种苗,侯伟因地制宜,靠前服务:他在古城街道曹家村建了专门的番茄试验田,在台头镇张家庄村建了茄子试验田,在青州市谭坊镇建了试验新品种的拱棚……每一次,他都是从上百种种苗中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然后反复试验,直到挑选出种植表现最好的品种推荐给农户。
“我的工作不仅是销售,还是农民和研发公司之间的桥梁。”侯伟说,研发公司每年会研发许多品种的蔬菜种子,但由于种植的区域或者土壤环境不同,不是每一种种子都能适应当地的种植环境。“我现在做的就是对接更好的国内科研资源,试验种植出最适合我们本地种植的品种,同时,将平时在田间地头收集的村民们对种子的需求反馈给公司,拉近公司与农户间的服务距离,让公司更了解农户的直接需求,研发出更‘接地气’的品种,让更多的种子拥有‘中国芯’。”
“在家乡创业的这几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家乡的巨变更给予了我不断深耕农业的决心和信心。未来,我们打算与现有的合作社合作,统一收购农产品,让购买我们种苗的农户不必担心销路,最大让利给农户。”侯伟说,作为一名新农人,他将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在农业一线发挥青年智慧、展现青年活力、勇挑青年担当。明年,公司还打算响应国家的助农号召,免费为附近村的贫困家庭提供优质种苗和种植技术,助力美丽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