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侯增梅 通讯员胡磊)“在村卫生室就能做心电图,不用大老远去医院了,非常方便。”近日,在营里镇岔河社区卫生室,79岁的吴先生因为心慌前来就诊,社区卫生室医生吴宝溪为他做了心电图检查后开了药方。“卫生室新上了很多设备,一般的检查在卫生室都能完成。如果患者出现急症,我们也可以通过相关系统为其办理上级医院的住院手续,实现快速转诊。”吴宝溪表示。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实惠,这得益于寿光市不断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2023年,寿光制定出台了《寿光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新布局120处中心村卫生室,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由“五统一”拓展为“八统一”,在省内率先实行了中心村卫生室扩展诊疗服务项目且纳入医保报销。同时,明确村卫生室是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对429处卫生室进行了高标准建设。
医疗设备上档升级的同时,寿光市还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诊疗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将“6S”管理措施与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相嫁接,规范诊疗秩序,提升服务能力。
走进侯镇中心卫生院,大厅内宽敞明亮,诊室内干净规范,各类药品摆放合理,病房温馨舒适,让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温馨和便捷。这得益于寿光在全域开展的医疗机构“6S”管理模式。“‘6S’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通过该管理模式,我们医院的环境和职工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侯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林燕说。
“目前,各处卫生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均实现了较大提升。”寿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寿光市在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致力于培养打造留得住的乡村医生队伍,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准入退出制度,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每年选派乡村医生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跟班轮训,增强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感,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和慢病管理服务,满足患者的不同需要,努力提升大家的就医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