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寿光】寿光市乡村文化赋能 村美民富气象新

大众网记者 刘建永 潍坊报道

“这些戏服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是我们村的宝贝。”在寿光市河疃村党群服务中心,有两个大箱子是专门用来存放戏服的,看着这些盔、帽、髯口,80多岁的村民张庆龙仿佛回到了儿时,满满都是回忆。

河疃村的村民喜欢文艺,农忙种地、农闲唱戏,吹拉弹唱让生活多姿多彩。“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我们村每年到了正月初五就扎台唱戏,一直唱到正月十五。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开始编排现代剧,2004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庄户剧团应运而生。”张庆龙说。

目前,河疃村的庄户剧团有70多名成员,包括老婆婆宣传队、巾帼妇女宣传队、京剧爱好者队三支宣传队伍,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自编自演小品、快板、相声等各类文艺节目。“农闲时,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一起排练,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娱乐身心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巾帼妇女宣传队的张素香告诉记者。

近年来,河疃村以文化振兴为引领,深挖乡村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惠民、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等,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2011年前,河疃村大部分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种植传统作物和外出打零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老百姓单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只能解决温饱,却很难致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反复研究商议,决定在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资源上下功夫,让土地“生金”。

村民收入提高了,改善居住环境成为村民的最大心愿。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河疃村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村里的道路进行硬化并涂油,重建、维修排水沟;修整、安装路灯,墙壁全部粉刷,樱花树、冬青海棠树栽植在房前屋后;投资11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聘请专人讲学党史,村内阅览室收纳各类书籍4700余册,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的河疃村,一座座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宽阔平坦的道路直通各家门口,犹如一幅美丽画卷。“山东省森林村”“山东省文明村”“潍坊市环卫一体化示范村”等荣誉使河疃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外延,以文化赋能,让村民的幸福生活在‘家门口’升级。”谈及今后的发展,河疃村党支部书记张佩义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