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孙欣)在洛城街道第二初级中学,有这样一位物理老师,他用活泼的语言化解了生硬的公式;用生动的表达让一条条定理深入学生脑海;用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让无数“害怕物理”的学生喜欢上物理课堂,并在学习生涯中收获知识和兴趣带来的双重快乐。他就是48岁的教师徐登怀。
扎根一线27年,成为优秀物理老师
1997年7月,大学毕业的徐登怀迈上讲台,从此深深扎根教学一线。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他每天坚持阅读大量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并将好方法、好思路及时记到笔记本上,运用到教学与管理中。
有人说“物理是最难的学科”,因而让部分同学望而却步。“什么是物理?就是事物现象背后的规律,而规律很抽象,让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当学生不能理解的时候,教师该怎么办?”这是徐登怀经常问自己的问题。在一次次的钻研中,他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更有趣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将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通过打比喻、类比、做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具象理解”。例如,在学习能量守恒的知识时,徐登怀会把能量比喻为财富,平常的花费和工资收入就是输出和输入……他用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例子,把抽象的问题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徐登怀说,物理科学是有历史轨迹的,如果简单地“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对物理不会产生兴趣。所以,他的课堂不仅仅是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还会告诉学生每个物理公式的来龙去脉,如为什么建立这个概念、解决了当时的什么问题等。正是和学生们一步步探究过程中,他让大家渐渐理解了物理科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
此外,他还会在课堂上留出“研讨时间”,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勇敢地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他看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会重新组织语言,理解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在“输入”与“输出”过程中,深化了理解力,提升了自我。
永怀初心做教育,立德树人再出发
自从参加工作,徐登怀一直担任班主任,至今已有27年。在他看来,教育不仅关系一个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关系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进步。作为教师,要用心钻研业务,做到“学高为师”;要用心研究学生,做到有教无类;要用心沟通,与学生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对于学生,我们应知其所想,与其共情;知其所难,与其共进。”他说。
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进入了青春期,有的会和父母顶嘴、吵架,有的会因状态不佳成绩下滑。徐登怀每天都会找这些孩子谈心,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并及时和家长沟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班级里曾有一位学生,进入九年级后,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夜里无法入睡。得知这位学生的情况,他利用休息时间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经过多次疏导,这名学生终于克服了紧张情绪,并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身为班主任,徐登怀有着严厉的一面;作为长者,他也有温情的一角。他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时刻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在学生们心中,他就像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哥,值得信赖和尊重。有了这份信赖,每当遇到一些小烦恼,他们总会第一时间向徐登怀倾诉,遇到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喜欢向徐登怀请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持,徐登怀一步步成为深受学生喜爱、业务能力出色的优秀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徐登怀多次被洛城街道学区评为“优秀班主任”“党员优秀导师”等,还先后荣获“寿光市物理教学能手”“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潍坊市学科育人能手”等称号。
“教书育人的过程就像是回声,你送出什么,就会回馈什么;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将继续把热血献给钟爱的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徐登怀说,今后,他将继续把对教育的热爱化作育人的动力,为一方人才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