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刚出生的时候,禀性是善良。每个人的禀性本来是很接近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差异就越来越大……”日前,在古城街道临泽三村的国学经典读书会上,家长们正带着孩子一同学习国学经典,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
“2023年初,我们村里搞起了国学经典读书会活动,呼吁有儿童的家庭尽量参加,且一定要有家长陪同孩子参与。说实话,当时还有点儿‘不情愿’,但现在我们觉得陪读的意义非常大。”村民燕彩丽说,自家的孩子今年12岁,在读书会上,志愿者提前选好国学经典片段进行领读和释意,并反复阐释亲子阅读的意义和方法,看着孩子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一天天提高,他们家长的教育理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现在我跟孩子都特别愿意来参加读书会活动,活动不仅让孩子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增长了知识学问,也让我们家长懂得了学习与陪伴的重要性。”
据了解,临泽三村有406户,1261位村民,经济收入以蔬菜种植为主。随着产业振兴势能的持续释放,村里迎来了从集体经济到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但与日益鼓起来的“口袋”不相称的是乡风文明的升级速度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供给能力。“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里开办了传统文化公益学堂,建立了“孔子学堂”,以文化的力量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聚焦民生实事、树立文明新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振兴树”上开枝散叶,临泽三村把文化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孔子学堂”里,村里找来了传统文化志愿者、村里的大学生志愿者等,为孩子们免费授课;每年评选村庄“杰出贡献人物”,组建公益志愿服务队,为老年人理发、查体、送生日蛋糕并举办饺子宴等活动;每年组织几十场文化活动,让村里的文化底蕴日渐丰厚,人心慢慢向村集体靠拢……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群众生活,良风美俗在临泽三村蔚然成风。
“在我们村,每月10日都会有学校老师来给村民们上课,主要宣讲家风家训。我们还建了国学经典亲子读书微信群,在群里,传统文化志愿者会为家长进行经典推荐、问题解答等服务。”临泽三村党支部书记燕英华表示,如今,“孔子学堂”已经成为该村开展各种活动的“大本营”,可以举办大棚管理、家长课堂等培训讲座,开展文化发展交流、党员教育、运动会、联谊会等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很受村民欢迎,“文化春风不仅滋润村里的每位村民,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