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桑宏香)近年来,寿光聚焦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四个制高点,依托本地蔬菜育种企业,瞄准“顶流”高校引进资源,贯通从研发、转化到落地应用的全流程创新链条,进一步提高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随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多项技术革新,成果的加速转化带动了寿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品种‘中农62号’,适宜早春茬、秋冬茬在日光温室及蔬菜大棚中种植。”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西毕农场,来自农科院的研发人员对试验区的黄瓜品种进行比对。2023年,他们展示的44个“中农”系列越夏温室黄瓜新品种和新组合、6个“中寿”系列粉果番茄新材料和新组合、15个“中椒”系列羊角椒、螺丝椒新组合、2个“长杂”系列紫萼和绿萼茄子新材料、4个“中青”系列青花菜新品种表现良好。
据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与寿光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级蔬菜科技研发平台,是“农业农村部寿光科研实验基地”载体。近年来,该研发中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共建国家级产地蔬菜科技研发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向县域集聚,初步探索了院地科技深度合作机制。创新实施“寿蔬英才”“企业研发项目”,辣椒、黄瓜、茄子、甘蓝、西瓜等10个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研发工作。在二十四届菜博会期间,举办“中蔬之约”主题活动,发布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园艺领域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装备85项,推动创新团队与寿光6家蔬菜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
作为全国的菜篮子,寿光始终坚持以高标准引领蔬菜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引聚创新资源,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资源互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一大批创新企业、创新技术、创新项目,在寿光现代农业营造的创新创业生态中接续孵化、成长。
“温室大棚遥控式运输喷药两用机,实现了温室内高效运输与喷药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温室管控精细化水平。”在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示范点19号番茄示棚内,工作人员展示着新研发的“高科技产品”。记者了解到,他们前期研发的设施番茄智能运输车也已投入使用,可根据规划路径自动卸货,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设施农业是事关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国之大者”。近年来,随着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中国农科院于2023年初设立了创新工程联合攻关重大科研任务——“设施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借助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优势,农科院开展了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在设施农业技术集成过程中,我们通过‘设施-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改变蔬菜大棚内蔬菜种植方向,突破现有设施结构限制难题,形成了日光温室果菜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解决方案。”工作人员表示。
随着产学研从结合走向深度融合,寿光已有12项“寿光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自主研发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蔬菜品种达205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8亿株,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的全链条布局……闪亮的成绩背后,是寿光市扎实推进产学研融合,精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现代高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在寿光真正实现了落地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