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再出发 “九路冲锋”在一线 | “飞地联建”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寿光融媒讯(记者高斌)近日,潍坊市委改革办公布了2023年度潍坊市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其中寿光推荐的“潍坊·雄安‘飞地联建’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入选基层党建领域典型案例。近年来,寿光市与雄安新区打破省市区域界线,以党组织联建为抓手,发挥寿光蔬菜全产业链优势,抱团发展蔬菜产业,让“寿光模式”在雄安新区落地扎根。

党建引领+多方联动

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蔬菜产业是寿光的“当家产业”,技术先进、实力强劲,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帮助更多地方的农业发展实现升级,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寿光以党组织联建为引领,成立蔬菜产业跨区域党建联盟,整合涉农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资源,积极引导寿光农业企业和技术人才走出去,努力为全国各地提供设施蔬菜产业集成解决方案,力促一个个大棚蔬菜园区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2022年以来,寿光市与相距500公里的河北省雄安新区打破省市区域界限,发挥寿光蔬菜全产业链优势,创新开展跨区域党建联建,将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优势与新区政策区位优势紧密结合,从雄安新区筛选有基础、有意愿发展蔬菜产业的村,与寿光经营状况好、示范效应强的村“一对一”结对共建“飞地蔬菜园区”,推动“寿光模式”在雄安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保障两地“飞地联建”良好运行,双方成立了以两地组织部门牵头的跨区域党建共同体,相关镇街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共同参与,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人才培育、技术服务、市场对接等方面难题。同时,依托潍坊农村干部教育实践中心,联合举办雄安新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分2期组织基层党政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110人次。从寿光精心选派3名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到雄安新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专班挂职,帮助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对结对共建项目跟踪指导。

“我们要把寿光先进的农业建设经验,特别是蔬菜生产的经验带到雄安,让蔬菜产业成为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雄安乡村振兴寿光工作专班成员燕黎明介绍,为保障雄安新区蔬菜产业少走弯路,专班人员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从建棚到育苗,从种植到销售全产业链,都是按照“寿光标准”在推进。

项目牵引+示范带动

找准跨区域合作发力点

“寿光的技术指导人员非常负责,从建大棚到种菜再到销售,各方面的技术都倾囊相授,帮助我们在短期内实现了农业发展再升级。”近日,雄安新区安新县东垒头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军高兴地说。

东垒头村是稻田镇崔岭西村的党建联建单位,两村从2022年开始结对共建。在工作中,崔岭西村依托自身蔬菜产业优势,为东垒头村提供了从建棚到种菜、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做到了“不教会不撤离,不丰收不脱钩”,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帮助该村14户农户走上致富路。同时,东垒头村借鉴“崔西一品”品牌,注册了“晟垒头品”商标,种出的草莓西红柿每斤卖到20元,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不是单纯地照搬,而是立足实际地融合。”为确保“寿光模式”在雄安新区生根发芽、结出硕果,寿光工作专班从园区建设、种植管理、蔬菜销售等全链条进行合作,雄安乡村振兴寿光工作专班成员孙明说:“我们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气候模拟室,把雄安的温度、湿度、气候、土壤等全面进行了模拟,确保相关品种能够在雄安种植成功。”从过去的大田作物到如今的高标准设施蔬菜,看着满棚的果实,种植户们的干劲更足了。

两地还积极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新产业链党组织联建,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新社员”和“党支部+农业企业+产业基地+家庭农场”等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例如,寿光市孟家官庄村与安新县关城村在结对共建大棚园区的基础上,配套建设占地700平方米的产地仓,依托寿光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将蔬菜销往京津等高端商超,节省了物流运输成本,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寿光市前疃村与容城县城子村建设了占地200亩的高标准蔬菜大棚,寿光合作社包购包销……目前,首批6个村结对共建的占地450亩、52个大棚的品质蔬菜园区已建成投用。

人才共育+要素共享

打造产业发展协作链

飞地联建人才是关键。在雄安新区蔬菜种植园区,寿光设立了“贾思勰·新农人”人才服务站,择优筛选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技术员,“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依托全国蔬菜标准质量中心,设立品质蔬菜雄安新区试验站,筛选适应当地环境、市场认可度高的种苗进行种植,确保蔬菜种出来卖价高、销路好。发挥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运营管理优势,与雄安新区合作共建占地407亩的都市农业科技博览园,打造融合农业生产、文化体验、科技示范为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从种植到管理,采用的都是寿光的标准技术。”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寿光模式”在推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品牌效益提升、农民发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拓展创新‘寿光模式’,既要有‘走在前列’的发展心,更要有‘造福农民’的大情怀。”寿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寿光模式”已走出潍坊、遍布全国。目前,寿光先后向全国推广了大棚滴灌、立体栽培、椰糠栽培、臭氧抑菌、火焰消毒、熊蜂授粉等20多种先进技术,常年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指导蔬菜种植,每年培训各地农业人才1万多人,全国的新建蔬菜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以党组织结对共建为抓手,合作建设高品质蔬菜园区,既促进了蔬菜产业发展,服务了国家重大战略,又推动了‘寿光模式’走出去。我们将培训培育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寿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寿光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指示精神,以跨区域党建联建为载体,加快推进雄安新区都市农业科技博览园,持续输送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员,助力打造“雄安安选”农产品品牌。同时,坚持“党建搭台、蔬菜唱戏”,与有意愿、有基础发展蔬菜产业的地区开展结对共建,培育蔬菜产业,共享“致富密码”,在服务全国乡村振兴中贡献寿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