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逐绿中国——鄂渝陇陕篇之三丨甘肃镇原:陇东高原“寿光蔬菜”结硕果

binary_middle.jpg

郭原乡王沟圈村现代设施农业基地

寿光融媒讯(记者 张文志)结束重庆开州的采访,2023年12月26日一早出发,“逐绿中国”采风团向西北行驶800多公里,赶到此次活动的第五站甘肃镇原。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镇原,当地盛产小麦、玉米、胡麻、苹果、黄花菜等多种农作物,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素有“陇东粮仓”“中国杏乡”的美誉。镇原又以陇东“文化大县”而闻名,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境内有“三寺、三池、三山,两馆,一驿”,香包刺绣、民间剪纸、窑洞民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12月27日,记者先后来到镇原县开边镇、郭原乡、平泉镇的设施农业基地。一处处“寿光模式”输出的标准化蔬菜大棚矗立在黄土高原上,成片而有序的大棚与高坡沟壑对比,形成一道独特风景。尽管西北的风粗犷又凛冽,却丝毫不影响蔬菜大棚内,株株“寿光菜”结出累累硕果,也为萧瑟的陇东之地描绘出一幅幅绿色画卷。

村支书盼来了寿光大棚蔬菜

碧绿的叶下是红黄的果,一串串樱桃番茄长势喜人。2023年12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镇原县郭原乡,清冷的西北寒冬,王沟圈村现代设施农业基地的蔬菜大棚里却温度适宜。一座座“寿光标准”的蔬菜大棚跨越千山万水落户大西北,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一座座大棚就是一个个生产工厂,正源源不断向市场输送着“寿光标准”的优质蔬菜。

王沟圈村的党总支书记范永新告诉记者:“2015年我就有发展大棚蔬菜的想法,但是由于条件不成熟没能如愿。直到后来政府通过引进‘寿光模式’发展当地设施蔬菜产业,我一下觉着机会来了,于是在镇上和村里的积极争取下,得到了县里的支持,项目的顺利落地,终于让我多年的期盼成真。”

binary_middle (3).jpg

平泉镇田园综合体蔬菜大棚内普罗旺斯大番茄硕果累累

据介绍,王沟圈村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8座,栽植西芹17座,口感番茄1座,创收35万元,带动群众务工增收13万元。二期建成日光温室110座,建成后总面积可达7万平方米。项目全部运营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25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300万元,村集体经济分红53.5万元。

“你看这彩椒长势多好,这都得益于当地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空气和水源,再加上高原充足的光照。”在现代设施农业基地的20号蔬菜大棚里,来自寿光的蔬菜技术员马桂合正在对当地种植户进行蔬菜种植技术指导。“这里的人之前都没见过大棚,更别提种出标准化蔬菜了,能发挥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优势,带动当地村民致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马桂合说。

黄土高原上“寿光蔬菜”结硕果

“你们看这彩椒长得多饱满,今年的价格也非常可观,这个棚里的彩椒是7月下旬移栽的苗子,目前已进行了两次采摘,按全年亩产3万斤计算,可实现8至10万元收入。”当地承包户王沟圈村村民张坤琢今年55岁,原来都是靠在外打工赚钱养家,每年2万元左右的收入,也就勉强维持日常开销。蔬菜基地开建后,一开始他在基地打工,当看到蔬菜大棚能带来很好的收益后,就承包了两个棚。

binary_middle (1).jpg

园区工人将刚刚采摘的番茄进行装车

范永新告诉记者:“农业基地通过一年多的运行,事实证明‘寿光模式’在当地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具有示范性可推广的,更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之前村民冬天没事可做,都是闲着玩,自从建起了蔬菜大棚,有活干了,也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希望将来,每家每户都能种植大棚蔬菜,通过辛勤的劳作,增收致富。”

“我是从2022年开始在基地打工的,月工资3000元,尽管一年也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但和种大棚相比还是有差距的。”王沟圈村村民慕殿毅告诉记者,虽然之前没有种过大棚,但通过跟着寿光老师的学习,现在基本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不但有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公司还负责统一收购和销售,所以过完年后,他打算承包两个或三个蔬菜大棚。谈到日后的生活,这位西北汉子眼中满是期待。

打造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基地

甘肃佰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凯伦告诉记者:“我们在镇原的‘寿光模式’设施蔬菜产业项目,以打造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电子商务+订单式收购’的发展路径,通过借鉴寿光技术种植、水肥一体化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返租共赢,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

梁凯伦表示,拿村企联营模式来说,就是村集体对企业建成的标准化日光温室进行返租,企业给予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和订单收购,通过村企联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已有5个村集体承租日光温室13座,至2023年年底为每个村村集体创收超过5万元。

binary_middle (2).jpg

“在自家门口就能轻松赚钱,以前想都不敢想,种菜远比外出打工好得多,基地经过一年发展,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种植户张坤琢就属于户企合作模式:有意愿发展设施蔬菜的农户,通过租大棚进行自主经营,企业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种植户提供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和订单收购托底,打消农户心理顾虑,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尝一个,咱这里种出的西红柿,口感软绵品质很好的。”2023年12月27日下午,在平泉镇田园综合体的蔬菜基地大棚,园区工人正在采摘普罗旺斯大番茄,一筐筐的番茄将统一装车运往销售点。

“番茄价格近期比较平稳,收益还是比较有保证的。这个基地的大棚都是由公司自主经营的,所谓自主经营就是企业对部分大棚在种苗、农资、技术、销售等环节进行统一运营,引导当地农户通过务工学习技术和增加收入。”梁凯伦介绍,2022年栽植的17棚西芹、1棚西红柿已全部供市,创收35余万元,增加务工收入13余万元。2023年栽植的36棚蔬菜,收入360余万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12月底,“寿光模式”的设施农业已在镇原县6个乡镇建有基地,共建成400多个座标准化蔬菜大棚。未来“寿光模式”的设施农业基地规划在镇原县所有乡镇全面发展。那时,镇原不仅以文化而闻名,设施蔬菜产业也将迎来更高质量发展。(未完待续)

逐绿中国专题采风团:王全国 王延义 张文志 杜金龙 张亚男 于立华 王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