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为进一步深化“为老”志愿服务,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寿光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老”志愿服务,拓宽“为老”服务“半径”,延伸“为老”服务“触角”,打造“为老”服务“新名片”,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托起幸福“夕阳红”。
老有所乐:文化下乡提高老人幸福感
春节前后,为满足老年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市积极开展送戏下乡、送影下乡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充分利用乡村文化广场为老人们献上各类文化活动,将“老有所乐”落到实处。
春节期间,寿光市京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寿光市京剧艺术团)分三路走进寿光特色景区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一路走进林海景区以精彩演出助力“龙腾盛世 更好潍坊”风筝放飞活动暨“龙行龘龘 欢度春节”文艺演出活动;另两路分别走进巨淀湖景区和极地海洋世界景区,在“传统文化进景区”活动中为广大游客呈现精彩的特色文艺展演。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年初一下午,他们的“新春文艺走基层”活动走进上口镇郎家南邵村,以精彩文艺演出为村民们送上新春祝福,为平时不便出村的老人送上精神大餐。
龙年春节不打烊,多彩文艺送祝福。“春节期间,我们每天都有基层演出活动,为群众带去耳目一新的感受,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欢迎。一场场生动演出,一个个精彩节目,是京剧艺术团的演员们为家乡父老送去的新春祝福。”寿光市京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主任、寿光市京剧艺术团党支部书记李聚军表示,文化下乡是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也是利民惠民的民生实事,希望用一方舞台推动优秀文化“下乡”,以主题节目凝聚群众思想共识,用精彩演出提升群众素质、繁荣群众文化,让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老有所养:政策落地提高老人获得感
多年来,寿光瞄准农村老年人最急需的吃饭难题,开展了“一餐热饭”试点,不断扩大“幸福食堂”的覆盖面。如今,村级“幸福食堂”在寿光已达116处,走出了适合在农村推广的养老新模式。“自从村里有了幸福食堂,我们顿顿吃得饱饱的、热乎乎的,特别舒坦!”羊口镇曹辛庄82岁的曹维玉老人表示,村里启用幸福食堂后,全村老年人的生活更方便了。
“我们除了在村庄推广幸福食堂外,还会组织志愿者在各村开展政策宣传和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走村入户为老人讲解社保、救助等政策,推进惠民政策下基层、入村居。”寿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逢年过节,他们积极组织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物资,与老人谈心交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实现“老有所养”。下步,他们将全面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持续聚焦老年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探索为老服务新模式,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