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挥毫泼墨承古韵 妙笔生花育桃李——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振涛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 记者 侯增梅)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中国书协会员、寿光书法家张振涛的工作室,听他讲述书法文化的学习、教授和传承。  

张振涛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说,之所以走上书法创作道路,是因为兴趣所向和环境熏陶。“小时候,我经常看到祖父给各家各户写对联,为新婚夫妇写喜联。那一张张红纸,在祖父手中毛笔的提按顿挫下,很快就变成了漂亮的书法作品。感到新鲜好奇的我,经常跑来跑去为祖父拿纸笔,耳濡目染中也喜欢上了写字。”毕业后,小时候埋在心底的“书法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工作后,他更是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写字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笔墨纸砚是‘奢侈品’,我只能靠节衣缩食才能省出这笔花费。当时一本《书法大字典》卖六十块钱,我咬咬牙借了朋友的钱,骑着自行车到潍坊买了回来。”通过学习书法,张振涛逐渐体会到了“学无止境”的深刻内涵,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既磨练了意志,又陶冶了情操,还让我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真的是受益匪浅。” 

拜师学艺  培桃育李

自2002年始,张振涛在寿光城区创办了书法培训班。授课中,他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不惑之年的他又背起行囊,踏上了漫漫求学之路。仅2004至2008年,他就多次到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参加中国美院、中国书协举办的多期书法培训班,先后受教于沈鹏、欧阳中石、张旭光、邱振中、刘彦湖等诸多书法名家。

多年来,通过拜师与自学,张振涛深入研究书法史、书法美学及历代书论,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脚踏实地,奋力攀登。多少个酷暑,多少个寒冬,孤灯相伴,寂寞相守,文房四宝相陪,他以古为师,临池不辍。他力攻二王,浸淫《书谱》,上溯秦汉,中求魏晋,下至唐宋元明清,无不心摹手追。2008年,他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证书。正如他感悟的那样:“转益多师路漫漫,墨池尽黑纸成山。一朝顿悟线质感,忽现桃源天地宽。”

2010年,张振涛报考了书谱学院的研究生,跟随中国书法艺术界翘楚张旭光先生系统全面地学习书法理论,并临摹二王法帖。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使他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认知,书法造诣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张旭光对他的评价是:“用笔灵动,结体开张,气息贯通,颇具磊落之致。”

“只有给线条以生命力,才能把字写‘活’。”正如张振涛常说的那样,他的书法,追求的是“中和”之美,追求理智与激情、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他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品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跌宕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在章法安排上,他力求平中愈奇,超凡脱俗。他书写的线条,柔中带刚,苍劲有力,在继承古人古法的基础上融入时代气息。

一路走来,张振涛收获颇丰:他的行书作品被评为中国书协教学成果展一等奖,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第二届“扇面展”、“走进青海”展览、“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展览;他的草书作品入展中国书协第三届草书展、首届王羲之杯书法大赛;他的楷书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正书展;他的榜书作品荣获第三届中国榜书大赛第一名……如今,他已是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高级培训师、全国书法教育优秀指导教师、全国规范字书写优秀教育工作者。

张振涛非常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案几上的《现代汉语词典》《书法大字典》是他翻阅最多的“教材”。他不仅自己爱读书,还引导学生多学习。课堂上,他除了讲解书法的专业知识,还讲授一些国学经典及古今书法名家勤学苦练的逸闻趣事,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兴趣。

自编教材  传承文化

前几年,张振涛致力于硬笔书法教材的编辑和相关课件的研发,如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学术理论。他的书法成果惠及众多学生及硬笔书法爱好者,先后有300多名学生在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中获奖。

在2020至2022年间,他又自我施压,先后编辑出版了《欧体集字作品集》《曹全碑集字作品集》《王羲之集字作品集》等。

谈及编书的初衷,张振涛说,以前辅导学生时,亟须一本实用的集字作品集,但遍查各大图书网站或书店,始终找不到一本称心如意的集字字帖,总觉得有些遗憾。“我的老师张旭光先生经常教导我要‘用书法特长为社会做点事’,这句话始终鞭策着我,也成为我编辑教材的初衷。另外,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也曾历经坎坷,走过许多弯路。正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着为他人撑把伞。”于是,本着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国粹书法的强烈责任感,张振涛遂下定决心编辑一套完整的集字作品集作为教材。

搜集资料,筛选内容,逐字逐句修改校版……在编辑教材的路上,张振涛一丝不苟,费尽心思。这套作品集,把横幅、对联、古诗、古文全部以集字方式辑为一体,正文用的是繁体,释文用的是简体,繁简对照,力求通俗易懂;在内容上,力求格调高雅、积极向上。

“张振涛老师精心编辑出版的这三册集字作品集,无疑是众多书法爱好者的福音,它可以使学书者比较便捷地从临摹转向创作,提高作品成功率,从而增加学习书法的乐趣,真正做到‘一册在手,创作无忧’,甚至终身受益。”众多书法爱好者纷纷点赞。

谈及写字与书法的关系,张振涛认真地说,写字不等同于书法艺术。写字的范畴是规范、正确、易读、易识,其主要作用在于满足工作需要和日常交流。而书法艺术的要求比写字更高,它更看重的是作品的格调、神韵、线质、笔法、墨法、章法等,是涉猎广泛的综合艺术。“写字是属于大众的,人人皆可为;而书法艺术是属于少数人的,既要传承文化,又要有所创新。”他说。

“挥翰碑帖形神似,铁砚磨穿日临池。退笔成冢人不晓,废纸如山我自知。欲穷流派百家尽,励志汪洋万卷诗。书道五体皆有法,深入经典悟玄机。”张振涛写的这首诗,既是自己学习书法过程的真实写照,也道出了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众多跋涉者的艰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喜欢上书法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