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以前过春节的时候,村民大多在家看看电视、听听戏,也有人靠打扑克、玩麻将消磨时光。自从村里建了农家书屋,喜欢读书、看报的村民有了好去处,别提多开心了。”日前,记者跟随洛城街道屯西村妇联主席付秀玲来到了村老年活动中心二楼的农家书屋。一进屋,书香扑面而来。
记者看到,各类书籍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村民们坐在书桌前读书、看报,津津有味。付秀玲告诉记者,以前到农家书屋的是年轻人,如今网络发达了,设备齐全了,上到戴老花镜的古稀老人,下至刚上学的孩子,都愿意来农家书屋读书“充电”。记者注意到,农家书屋宽敞明亮,书架上图书种类齐全、摆放整齐,阅读环境舒心怡人。“我们村的农家书屋已建了17年,在2007年村庄改造之前,村委大院里就配置了15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书籍以种植、养殖类等为主,借阅的多数是年轻人。”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表示,近年来,村党支部以精准服务群众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盘活农家书屋资源,树立起乡村新风尚,凝聚起乡村新动能。
农家书屋打通了群众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村民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加油站”,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村民的生活习惯慢慢改变,一有空就过来看看书,有的人还会带着孩子一起来,让孩子在书海中收获知识、开阔眼界。除了每日前来读书的村民外,党员干部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将农家书屋变为学政策、学理论、悟思想的“新课堂”。
在发挥好农家书屋主功能的同时,屯西村多元化服务村民需求,在农村书屋的基础上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服务站采用“专业社工+志愿者”模式,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依托农家书屋设立四点半学校,为附近村庄孩子提供阅读指导、国学课堂等。如今,农家书屋已成为党的理论宣传的“新阵地”、农民精神生活的“充电宝”和乡村振兴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