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美德寿光 信义菜乡|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文化如水润桑田 文明风起阡陌间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建设休闲娱乐广场到开展文艺演出,一项项文化惠民行动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振了村民精气神,孕育了社会好风尚。

近年来,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探索“文化+”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和美为目标、以文化为立足点、以教化为手段的有效治理模式,使其成为提升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今年雷锋月期间,村里通过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用文艺滋润心灵,不仅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充实,也激发了大家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忙时从农、闲时从艺

乡村文艺“火”起来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的必然要求。而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又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近年来,韩家牟城村坚持“筑阵地”和“强活动”两手同抓,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占地3000平方米文明实践站和2700平方米的群众文体广场。

“平时我们经常在这里排练节目,让生活变得更充实有意义。”肖秀云是韩家牟城村文艺志愿服务队成员,平时她种着大棚,但农闲时会到村里参加文艺活动。几年前,村里成立了“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一群地地道道的农民,用拿过锄头的手挥动着舞扇,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田间地头,带动更多农民忙时从农、闲时从艺。“我们的队伍坚持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引导村民,用向上向善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村民修养,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她说。

“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了仓颉书院、老年活动中心、国学堂、民间技艺传承馆等功能室,供村民日常休闲娱乐。此外,我们定期举办饺子宴、文艺演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韩家牟城村村主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副站长马宗健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地的同时,也提供了议事议政、矛盾化解、村民自治的平台。目前,韩家牟城村成立的理论宣讲、汉字文化传承、矛盾调解、爱心扶助、文艺活动、环境治理6支志愿服务队,成为村民互助的活跃力量。每月,村里还会开展“展演学唱”“乡村排舞”等文艺展演,为群众送上多道文化盛宴。

传承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活”起来

走进韩家牟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仿佛进入了一条悠长的“历史隧道”。韩家牟城村是一个有着305户,1130口人的人文古村落,西汉寿光古县城、仓颉墓遗址、孔子问经石室等均位于此。如今,在韩家牟城村人的认知中,小康的标准一是“物质富裕”,二是“精神富有”。小康的内涵不仅是拥有经济方面的“硬件”,还包括文化方面的“软件”。

“我虽然种了一辈子地,但从小喜欢书法,现在身体条件允许,可以在这里教教村里的孩子,也算是为传承传统文化作贡献了。”年过古稀的韩百琦平时种着蔬菜,但只要孩子们学校放假,他就会到国学堂教授书法。

“我们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要让子孙后代都了解自己的文化,所以我们愿意来当汉字文化传承的志愿者。”退休老教师朱春芳表示,现在是他们老一辈授课,等培养的孩子长大后,可以再返乡当志愿者,通过一次次循环效应,可以提升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马宗健表示,村里通过发展志愿服务,扩大了民生服务面,同时,推行“以文化带动文明、以模范带动群众、以志愿服务参与村庄治理”,带动了更多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文化铸魂,行稳致远。近年来,韩家牟城村紧盯群众需求,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凝聚群众精神力量。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韩家牟城村正执“文化”之笔,描绘底色更亮、气质更雅、韵味更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走进百姓生活、扎根百姓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