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秀慧 通讯员 曹先伟)水资源是城市的命脉,决定着城市发展的规模与前行的久远,所以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弥足珍贵。当无人机起飞,用镜头从空中俯视整个寿光,广袤大地上每一条河流都像生命的血液一样满怀激情地奔流,为土地带来灵动与生机,为城市源源不断注入动能与希望。
近年来,寿光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业兴”原则,持续提高河湖保护治理水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其中,在弥河、小清河等水域,消失多年的“国宝震旦”鸦雀重现,小清河刀鱼和面鱼也实现了回归。鸟类和鱼类的增多,是水域水质和水环境好转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市河流水质整体由地表水Ⅴ类水质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水质,弥河、小清河主要入海河流稳定提升至地表水Ⅲ类优良水体水质。”寿光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伟表示,我市17条主要河流、2座水库、2处湖泊(湿地)、71条骨干排水沟、438.7公里大棚易涝区排涝沟渠、495公里农田排涝沟渠实现互通互联,形成了以弥河为调蓄中枢,以骨干河道为骨架,以田间沟渠为脉络,以重点湖泊水库和拦河闸坝为节点的现代水网体系。
强化河湖长制,也是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重要一环。我市设立了县、镇、村三级河湖长610名,严格落实河湖长河湖巡查制度,通过第三方暗访、河长巡河、专业化公司监督、专项督办工作组等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督办函,每份督办函有专人跟进,形成了“发现-交办-整改-回访-销号”问题处理闭环机制。“我们通过山东省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每月对610名河湖长巡河轨迹开展倒查,确保各级河湖长巡河达标。”寿光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学强说。
同时,为实现主要河道监控全覆盖,寿光市打造了智慧水利公共服务平台、视频监管系统平台、无人机监管平台三个平台,及时发布各类违法违规预警信息,在弥河、丹河等全市河道堤防沿线安装路灯6848盏,安装监控973个,通过无人机开展“非接触式执法巡查”,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存在的各类违法事项进行定位拍摄,全面提高了违法问题排查处理的时效性。另外,我市还结合美丽河湖创建工作,投资2亿元建设了融合场地记忆、抗洪纪念、滨水休闲、自然生态的弥河公园,打造了一批集颜值与内涵于一体的“水美乡村”,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重点打造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