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孙欣)在营里镇第一初级中学,有这样一位老师,在29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心怀热忱,播撒火种,在训练和竞赛中激励学生化蛹成蝶;对学生而言,他亦师亦友,教学相长,是他们眼中的“宝藏老师”……他就是52岁的体育老师刘东宾。
寓教于乐,时时传递正能量
“核心要收紧”“腿再弯一点”……在营里镇第一初级中学的操场上,每周一至周五,总会听到刘东宾响亮的口令声。刘东宾认为,课堂教学模式从来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实际及教师特长等诸多因素进行创新。一直以来,他注重适度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提升。
“我原来的教学方式是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再进行实践检验,但我发现学生学习和练习的主动性不高。后来,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乐’和‘动中思’,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我把它称为‘动感课堂’。”刘东宾说,自从有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他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欢乐和激情。
课堂上,刘东宾认真严谨,细心讲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教会大家如何根据不同的身体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他每个动作都示范多次,对于掌握不熟练的学生还会做单独辅导,好几个“体育困难户”在他耐心的指导下克服了运动抵触情绪,自信心明显增强;他充分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体能和学期阶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经常“妙语连珠”的他,会给同学传递所见所闻的正能量信息,让同学们在繁重的学业外感受到轻松愉快。“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有时会把体育课当成‘喘口气’的机会,如果我创新教学,寓教于乐,那么大家既能增强体质,还能放松身心,一举两得。”刘东宾说。
“体育运动要有兴趣、有信心、有毅力,要不怕苦、不惧难、不放弃。篮球场上每一次投篮,田径场上的每一次起跑……背后都是成千上万次的训练,这就是体育精神的体现。”这是刘东宾经常对学生们说的话。他认为,体育课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运动的习惯和构建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体育运动区别于一般娱乐活动的本质。他希望学生们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能够做到不消沉、不动摇,一拼到底、努力奋斗,学有所成、干有所成。
爱岗敬业,时时坚守教育初心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刘东宾都特别注意自我言行,因为他始终相信,老师的人格魅力可以感染学生,甚至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工作中,刘东宾十分注重加强理论修养,坚持每年读三部以上的教育专著,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活动;他用心经营每一节体育课,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用爱心、信心和责任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平时,他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观察指导,做到课课有进步,堂堂有提高,让学生们在进步中体验体育课的精彩和乐趣;每一次课后,他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交流心得与体会。多年来,他所教班级的中考体育成绩一直名列寿光前茅,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刘东宾几乎把所有的假期都用在了学生的训练和比赛中。炎炎夏日,操场上仍能看到他工作的身影,他训练的队员多次在寿光、潍坊,甚至省、全国比赛中夺冠,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他辅导的体育特长生每年都有4至6人升入高中。他个人则连续多年被评为“寿光市优秀教练员”,还曾荣获“潍坊市举重锦标赛优秀教练员”称号。
榜样的力量无形无声,却直达人心。多年来,刘东宾经常收到学生们寄来的感谢信,他们都十分感激刘东宾的帮助和指导,并承诺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要像刘东宾一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在体育教学的道路上,刘东宾付出的是汗水和心血,收获的是沉甸甸的教学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继续用心去教育学生,用情去培养学生,以体育之笔,绘就育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