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高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逐年深化以及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用地成本攀升、原有工业用地利用率低、旧工业区改造周期长等问题逐渐显现。为解决工业用地紧张问题,寿光积极探索工业载体新模式——“工业上楼”,让传统的工厂仓库不再被局限在地面上,而是跃升到高楼大厦中,每一寸土地、每一层楼都被充分利用,产出率直线上升,新型城市经济激活新质生产力“强动能”。
“企业可拎包入驻,入园企业可享受投资、税收、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对引进项目可采取现金直投、租金入股、技术投资、资源支持等多种合作模式。”近日,在寿光市双创中心新经济赋能产业园,项目二期正加速建设。工作人员介绍,该产业园作为寿光首个城市工业综合体、重点配套产业园区之一,研发、生产、办公、生活等一应俱全。目前,筑梦三维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青柠微影文化传媒北方总部基地等17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落户,这些项目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享受这种“上楼”待遇?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轻型生产、环保型、低能耗”特征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元宇宙等战略新兴产业均可入驻。这些产业不仅能在“高楼”上找到新家,还能享受到我市提供的“一站式”贴心服务。
比如,北京海舶无人船科技有限公司是寿光市2023年“双招双引”重点引进项目,落户于双创中心新经济赋能产业园。该公司具备从图纸到产品的全栈研发生产能力以及无人船硬件产品、配套软件产品的自主研产迭代能力,软硬件自研率达85%,国产替代率达90%。生产基地落成后,将建立起“研发+制造+服务+数据”的产业链生态,寿光海舶无人船艇的整体研发速度将提高3至5倍,开启无人船艇制造2.0时代。
为推动产业、资金、人才向这些“上楼”企业集聚,近年来,我市先后建设了双创中心新经济赋能产业园、高新区科创园、西城科创赋能中心、圣景装备制造园4个以聚集新兴产业为主的平台载体,为城市型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双创中心新经济赋能产业园外,高新区科创园通过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正加快形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全国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化集群核心区、全国最大的生物基绿色纤维研发与生产基地,引进一批创新型企业,赋能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围绕巨能金玉米、天力药业等“链主”企业,落户一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领军企业,赋能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借力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潍坊动力装备产业配套园区,吸引优质企业入驻,赋能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西城科创赋能中心的定位则是引领农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采用“产业孵化+产研结合+产融结合”的运作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建成后,将成为引领农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有助于推动当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圣景装备制造园是我市首个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厂房的集聚性产业园,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将投资研发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至6200平方米的可定制性厂房,致力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各园区建成后,我们将为企业提供市场拓展、人才招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常态化开展暖心服务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抱团发展。”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工业上楼”正在成为城市破题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新方向。下步,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建设更多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园区,培养一批竞争力强、潜力大的高新企业,开启数字化、智能化全面引领工业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