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侯镇前下舟村李文胜:桑田种特色 生活“葚”甜美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日前,记者走进侯镇前下舟村李文胜的桑葚大棚时,阵阵果香扑鼻而来,只见一串串白色、紫色、红色的成熟桑葚挂满枝头,颗颗饱满紧实,煞是喜人。“我种了4个棚的桑葚、8个品种,而且新品种还在更替中。”李文胜今年52岁,近年来,他积极发展“家庭农场+果蔬合作社”的模式,引进桑葚、火龙果等水果进行大棚种植,实现了南果北种。同时,他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开展采摘、研学、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致力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生态休闲农场,助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

南果北种新模式

“甜蜜产业”助增收

在大棚里,桑葚果颗颗饱满,压弯了枝头,让人垂涎。轻轻摘下,一捏汁水四溅,取一颗放入口中,满满的果汁挑逗着味蕾,回味无穷。“这种金黄色的是金香葚,成熟后有浓郁的香味,口感鲜甜;白色的叫‘白珍珠’,是从韩国引进的,含糖量高,成熟期30天左右,亩产1600公斤,抗病抗旱耐寒性较强,在南北方都可种植……”在大棚里,李文胜边带记者采摘边介绍不同品种的桑葚。

“从事农业多年,我看到了南果北种在寿光的发展前景,在别人种植蔬菜时,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大棚水果的发展行业中。经过多年努力,如今我也有了一份可观的收入。”李文胜的家庭农场种植着葡萄、火龙果、桑葚等水果。此外,他还经营着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种苗、技术等物资或服务。

“这桑树可不得了,全身都是宝,桑果、桑叶能食用,桑枝、桑皮能入药。”说起桑葚种植,李文胜的喜悦溢于言表。6年前,他在外出参观时接触到了桑葚,之后便引进种植,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桑葚特色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

“桑葚含有维生素C、苹果酸及多种脂肪酸,吃后能有效抗衰老、预防动脉硬化,同时有健脾、益胃、助消化等功效,深受市民喜爱。”李文胜介绍,随着这几年的桑葚种植,自己总结出了很多种植经验,在保证桑葚果实品质和口感的同时,他开始自己育苗并进行苗木销售,同时探索出集苗木育种、桑树种植、桑葚加工、采摘观光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

“苗木卖出去之后,我们还会为种植户提供管理技巧的培训指导。”李文胜拿着几张宣传单页告诉记者,这类资料他会定期给种植户发放,上面有种植注意事项等,有助于种植户提升管理水平。

休闲采摘一体化

拉长服务产业链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力度逐渐加大,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打造集采摘、游乐为一体的田园经济。借此东风,李文胜搭上致富快车,变“拉出去卖”为“引进来销”,把消费者吸引到农场来体验采摘,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让优质农产品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同时,他在农场里推行现代农业产业化,采用“采摘+研学+培训”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农场,体验田园生活、现场采摘桑葚、学习种植经验等。

“听说这边的桑葚熟了,就过来尝个鲜,带孩子体验下采摘的乐趣。”在桑葚大棚里,游客带着孩子一边采摘,一边开心地说。

“这个叫台湾四季葚子,自然成熟,最多能存放两天,一般都是现摘现吃,来采摘带走的话是20块钱一盒。”李文胜介绍,近年来,他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果蔬特色种植产业,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繁荣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逐步闯出了一条集种植、采摘、研学、休闲等为一体的发展之路。

“在乡村振兴强大的背景之下,催生出了一系列为农、助农的好政策,这也为我们发展南果北种带来机会和平台,让我们的产业做得越来越好。”李文胜表示,下步,他将继续拓宽经营范围,实施休闲农业,拉长服务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带领乡亲们实现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