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追梦人一线故事|聋哑画家任廷仲:“有声”落妙笔 无声绘斑斓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 通讯员 刘忠)他是一位聋哑人,却身残志坚,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作;他虽然不能言语,却用实际行动“告诉”周围人:“生活其实很公平,它在关上你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他就是台头镇彭家道口三村聋哑画家任廷仲。

任廷仲今年59岁,专职画家,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画家。他自幼喜欢画画,虽然耳朵听不到,但他的心会倾听,他的作品会“说话”。他潜心静气、勤以补拙,擅长工笔画,经常画得废寝忘食而乐此不疲。2011至2013年,他进修于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师从中国著名工笔画家王天胜、王冠军、桑建国等名家,现主攻工笔人物、写意花鸟。

小时候他偷偷“趴”在教室外面听课

为更深入地了解任廷仲,记者联系采访了他的弟弟任廷军。“哥哥是因小时候发烧导致的听力障碍,但哥哥自小勤奋,通过努力学习,他学会了写字。七八岁时,他开始学画画,主要是通过看报、看小人书来学习。他还自己画过小人书,在同学间传看。自从喜欢上画画,他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论走到哪儿,脑子里想的都是图画。”任廷军告诉记者,哥哥小时候没法正常求学,但他很爱学习,经常“趴”在教室外面跟听。他努力好学的品行最终打动了学校的老师,学校同意让他跟着学习并免除学费。就这样,他坚持了四五年。

在任廷军眼中,哥哥坚强、独立、执着、好学。为了画画,任廷仲常去外地学艺、采风、看画展。一次,他没跟家里打招呼就出去了,半个多月没和家里联系,把父母吓坏了。“他无法与人交流,一个人外出父母难免担心,所以起初家人反对哥哥画画。但是他十分坚持,就连劳作间隙都会拿起树枝在地上画画。父母见他这么痴迷,也就随他了。”任廷军说。

“墙壁上、走廊间,甚至是田间地头,都是哥哥的创作园地。他常常是画随心生,想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古代人物、现代女性等有特点的人物,以及美丽的花鸟等,都是他取材的对象。哥哥曾说,‘现实中一切不可能的都可以在绘画中实现’。”任廷军说,在创作过程中,哥哥极为用功,时常沉浸在天马行空的快乐中,废寝忘食,乐此不疲。

任廷仲喜欢画工笔人物和写意花鸟,特别是画的工笔人物十分传神。作品慢慢得到人们认可后,哥哥也成了当地的“名人”。“人物画讲究神韵,而哥哥的画之所以传神,就是因为他平时对书画的痴迷劲儿起了大作用。”任廷军称,画画素材来源于生活,而哥哥特别喜欢外出采集绘画素材。之前,哥哥有一部相机,每次外出总会带上。当在大街上看到中意的角色时,他就会在本子上记下来,先问对方是否可以拍照,如果对方同意,他就会用相机拍下,然后回家创作。

“画”无止境 逐梦一直在路上

工笔画费时费力,任廷仲每创作一幅作品都会花费几个月的时间。随着技法日益成熟,他也尝试往外投递作品。2011年,任廷仲到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高研班进修,师从画家王天胜、张艺、于理、王冠军等。

学习期间,任廷仲如饥似渴,不知疲倦。王天胜被他的执着精神感动,提笔写下鼓励的话语:“一个聋哑残疾人如此努力画画,很有天赋,画到此程度实属不易。”于是,从构图、上色、表情、姿势、创意等方面,王天胜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在现代工笔画院学习的两年,任廷仲的绘画技艺大增。

在此期间,任廷仲的作品《青春在线》入选“画说武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似水流年》入选“相聚宜兴”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寻梦》入选“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等。他创作的许多作品还曾入围中国美协组织的各项大赛,获奖50余次。

无法听见声音的任廷仲,对色彩的感知特别敏锐。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不断探寻自然的真谛,并将其定格在画纸上。

“也许你在欣赏哥哥的绘画作品时,会点头称赞他的画艺,会为他是位聋哑人感到惋惜。但其实生活很公平,它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命运夺走了哥哥的听力和语言能力,却为他打开了艺术之门。”任廷军回忆说,哥哥从小心灵手巧,小时候很多小伙伴都买木制小手枪玩,哥哥就弄块木头自己制作,比买的还逼真。

前几年,做广告装饰生意的任廷军在为一家企业做广告牌时,广告牌印出来了,但上面的汽车因为角度问题看起来像只有3个轮子。企业老板很不满意,要求重新做,这可把任廷军愁坏了。于是,他找来哥哥帮忙。最后,哥哥买了几桶漆,调好轮胎颜色,直接就在广告牌上把第4个轮给“补”上了。企业老板看后很是满意,并爽快地支付了费用。

如今,任廷仲已是一名专职画家,成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无声世界里,绘画带给任廷仲掷地有声的力量支撑,他的优秀作品得到业界人士的一致肯定,他的拼搏精神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