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稳扎稳打有干头|深研“棚资源” 扩展“棚友圈”

寿光融媒讯(记者王秀慧)近年来,随着“寿光模式”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市的蔬菜产业持续向智慧化、标准化、精细化方向迈进,成为外地学习设施农业的“取经地”。

来寿光学习农业技术,菜博会是必去地之一。菜博会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像一所“培训学校”,很多农民、游客、客商、企业通过菜博会认识到许多农业新技术与新品种,并在未来的种植和生产中“学以致用”。

“我们在洛城、孙家集、田柳等镇街都有服务点,如果想实地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可以去参观。”北京同力数矿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连续参加了多届菜博会,据工作人员董冠政介绍,在参展过程中,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对智慧农业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年轻人,在见到“有趣”的农业场景后,更愿意回到农村从事农业工作。

据悉,每届菜博会都是蔬菜产业领域先进技术、种植模式和蔬菜创意与蔬菜美学的集中展示平台。过去的24年里,已有3000多万人次到菜博会参观,不仅为我国蔬菜产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能,更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作出了贡献。

在农业发展中,寿光市相关部门和企业也不断深耕“棚资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在产品上创新,挖掘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寿光农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孙家集街道的山东巨鸿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服务的公司,在参加完河北的一个供热展后,便马不停蹄地带着他们的新产品来到了菜博会。据该公司工作人员赵德吉介绍,他们的新产品是一款大棚暖风机,去年刚研发成功,使用的是新型碳纤维发热管,具有升温迅速、热滞后小、发热均匀、热辐射传递距离远、热交换速度快等特点,非常适合北方的大棚使用。

“去年冬天低温天气多,我们需要一款能够快速发热的暖风机,这个正合适。”来自安丘的大棚种植户李素晴表示,她大学毕业后返乡种棚,每年都会来菜博会看新的大棚设施、找寻良种良菜。“每年在菜博会都能找到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家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既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增加了增收致富的门路。”李素晴说。

寿光市通过菜博会这个平台,每年定期对外展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吸引了更多人们关注农业、投资农业,进一步扛牢了“蔬菜之乡”的责任担当,让更多的“棚”友走向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