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如今的菜博会,已成为寿光的一个“金字招牌”,并成为一项极具品牌价值的文化产业。今年菜博会期间,展会举办了一系列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一道道“文化大餐”,以蔬菜文化为主线,把专业演出、高雅艺术与民间表演、群众艺术结合起来,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寿光的影响力、吸引力,丰富着展会的内涵,提升着展会的档次。
日前,记者来到菜博会一号展馆内,一处处布置精美的书画展位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国画研究院”等“国字号”标语映入眼帘,来自北京、武汉等全国各地的书画艺术家齐聚一堂,挥毫泼墨之间,劲吹艺术之风。展位里每一幅作品,气韵浑然天成,妙趣匠心独具,阐述意境深远,传达韵味生动。
感受寿光魅力 激发创作灵感
“2020年时,我曾带着作品参加过菜博会。寿光作为全国蔬菜之乡,引领了农业科技化、智能化种植,在这里,一年四季可以吃到新鲜蔬菜水果,而且果蔬的价格很实惠,这让我对寿光一直留恋。今年,我又带作品来参展了。”盛成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部文化交流中心特邀画家、湖北省炎黄书画研究院院长、武汉老年大学美术教授。他的作品《祖国万岁》曾被编入世界华人卷(美术家传),后被“国家会议中心”收藏;《擎天柱》则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海峡两岸名人名家画展”,后被“张大千纪念馆”收藏。
盛成香擅长画花鸟瓜果,每次来寿光,都会让他收获很多创作灵感。“寿光是一座有文化历史底蕴的城市,无论是文圣仓颉造字,盐圣夙沙氏煮海为盐,还是农圣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寿光这方土地对文化的渴求和追寻从未停止,千年流转,演绎的是不变的追求。”盛成香表示,寿光菜博会在融入现代艺术元素的同时,也激活了人们平时忽略的蔬菜文化遗存,使其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寿光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容易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寿光之行,让我有了新的创作理念,大棚里面让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果蔬种在一起,而我们的画作也可以将‘百花齐放’的盛景一同展现。”
现场挥毫泼墨 传达文化韵味
“这字写得高古厚重、沉稳典雅,令人眼前一亮。”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鲍浩顺的展位前,几位书法爱好者边欣赏边探讨。据介绍,鲍浩顺受业于欧阳中石、张飙、于希宁、张世简诸先生,深入临摹古帖,尤以小楷最为出色。其作品风格稳健,笔意严谨,代表作有《金刚经》《心经》等,深得大家喜爱,并屡获奖项。
“之前,我来过寿光很多次了,但每次都给我留下不一样的印象。”谈及与寿光的“结缘”,鲍浩顺说,第一次来寿光参加菜博会是在15年前,那时展位还在展馆外面。如今,不变的依然是热情的寿光人,城市面貌却是焕然一新,道路干净整洁,高楼大厦林立,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我家祖籍是山东临沂,虽然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但对山东有着特殊的情怀,我也经常回山东。”鲍浩顺告诉记者,祖上几代都对书法学习非常重视,他的外祖父、曾祖父及大伯等,都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他从小耳闻目睹,对学习中国传统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时期,他的专业是古汉语文学专业,但对书法的学习和训练没有一丝懈怠。期间,他还得到朱学达、魏启后、蒋维崧等名家的指导,并赴中国书协培训中心高研班学习深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多年来,寿光不仅菜博会得以创新发展,而且经济发展迅猛,文化氛围愈加浓厚。”鲍浩顺告诉记者,寿光不仅蔬菜有名,文化底蕴也很厚实。他每次在现场写作,都会有许多围观者,这让他赚足了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