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法润民心“典”亮生活——寿光市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活动综述

寿光融媒讯(记者 袁萍 通讯员 王潇)今年5月是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为深入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让民法典更好地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连日来,寿光市各部门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营造了浓厚的普法氛围,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花式”宣传,法入人心

“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知识,拿回去有空可以看看。”“给大家提个醒,借条要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全名、身份证号、借款金额、借款期限等。”5月10日,“民法典护航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主题普法活动在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举行。活动现场,寿光市司法局普法志愿者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咨询台、发放法治宣传材料、现场释法解惑等形式,向广大参展企业及过往游客宣讲民法典及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知识,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以案说法、以案释“典”,现场解答有关咨询。

连日来,类似活动在寿光市陆续开展。

在东城全福元商厦、港口企业等地,寿光市交通运输局开展了“民法典宣传月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宣传活动,普法志愿者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解答咨询等方式,为购物群众和企业职工宣讲物权、买卖合同、婚姻家庭、侵权责任等知识,引导企业有效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让民法典更好地走到妇女身边、走进妇女心里,寿光市妇联组织开展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公益普法宣讲、民法典与生活同行和文明诚信宣传季集中宣传等活动,向妇女群众宣讲民法典及文明诚信相关知识;在各村(居)小广场、村头巷尾,普法志愿者们携带民法典等普法宣传资料,与群众“唠家常”,了解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从法律角度为大家出谋划策,变“课堂灌输式”讲法为“聊天问答式”普法,打通法治宣传的“最后一米”……对形式多样的普法形式,群众给予热烈回应,纷纷点赞。

民有所需,法有所应。“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开展以来,寿光市不断创新普法形式,结合“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活动主题,组织各镇街、部门(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民法典,将法律中的新规定、新精神、新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引导居民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律保障,也是全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培养居民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优势,在城乡口袋公园、夜市小摊、街头巷尾开展民法典全覆盖宣讲,发放民法典宣传彩页、书籍,让民法典知识“进村、入户、到人”,让民法典真正成为基层群众的“枕边书”“手中宝”。

精准普法,惠及民生

为进一步推动民法典宣传,满足企业司法需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精准护航企业健康发展,5月23日,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寿光分局联合寿光市人民法院和山东通德律师事务所开展“民法典宣讲进企业暨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洛城街道辖区内20余家重点排污单位近30人参加。山东通德律师事务所孙协俊律师针对民法典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以及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通过典型案例,用以案释法的方式进行了详细讲解。宣讲结束后,与会人员详细了解企业的环保法律需求,现场解答企业法律疑难问题,排查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点,以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律师的讲解很有针对性,让我们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如此表示。

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法治教育任重道远。

什么是“校园贷”“套路贷”?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钱能否要回……为增强青少年法治素养,充分发挥法治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寿光市各学校广泛开展“与法同行  书画民法典”活动,让青少年在一笔一画中种下法治的种子。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绘制出一张张字迹工整、绘图精致、构思巧妙的手抄报,在笔墨与法律知识的碰撞中,加深同学们对民法典的理解和认识,实现了艺术展示和普法宣传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意识。

精准普法,惠及民生。民法典宣传月期间,寿光市大力推进民法典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络,全方位营造民法典学习宣传的浓厚氛围。同时通过设置“普法集市”摊位等方式,各执法单位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积极向群众宣传民法典等法律常识,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咨询的群众答疑解惑,将民法典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着力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创新形式,打好“组合拳”

日前,寿光市司法局、寿光市总工会依托寿光云《工会大讲堂》开展“民法典云直播”,山东联邦律师事务所吴双律师围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之财产规定及人身关系开展系列宣讲,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以案释法,帮助线上观众学懂弄通,直播吸引了10余万人关注。

为民而宣,与时偕行。为进一步扩大民法典学习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群众学会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寿光市充分发挥“新媒体+普法”优势,不断拓展“线上”普法宣传阵地,依托寿光云APP、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常态化开展直播普法、指尖普法、视频普法等活动,精准回应不同群体和对象的法治关切,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治教育的多元需求,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质增效、走深走实。

与此同时,寿光市不断强化载体创新,贴近百姓生活实际,推进民法典宣传深入人心。

当“法治”和“非遗”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近年来,寿光市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的结合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推动民法典融入“非遗文化”,创作法治葫芦雕刻、草编、香包、蛋雕、泥塑、根雕、漆扇、剪纸等非遗作品,用“老传统”走普法“新路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治宣传教育新载体。将民法典内容融入法治文化阵地,通过漫画、文字、照片和独具匠心的普法造型,展示民法典分编中的具体内容。各镇街、部门(单位)利用电子显示屏、户外广告牌、宣传橱窗等,播放展示民法典宣传标语、亮点知识,促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治意识。

如今的寿光,“万屏”联动,百微齐宣,民法典知识宣传、有奖竞答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相继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扩大了民法典社会知晓度,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下步,寿光市将不断拓宽普法渠道,创新普法形式,持续加大民法典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典亮生活·法护营商”等系列活动,将法律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引导群众树牢法治观念,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习惯,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