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九路冲锋”在一线|农业现代化的“新质”密码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桑宏香)“这个品种属于丙醇二酸薄皮黄瓜,是运用智能分子设计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富含丙醇二酸,该物质可以阻止进入人体的糖分转化成脂肪,从而达到抗糖减脂的功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实验室里,工作人员边走边向记者介绍。为选育良种,该中心实验室共配备仪器设备200多台套,可满足包括分子生物、细胞工程、植物保护等多个学科的实验基本需求。不仅如此,实验室建有种质资源库,里面存放了番茄、辣椒、苦瓜、西瓜等种子资源3000多份。

新品种的不断研发成功,是寿光市推动现代农业向“新”而行,民族种业加速崛起的生动例证。近年来,我市连续5次出台蔬菜种业相关扶持政策,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亿元,培育了蔬菜种业集团、三木种苗、永盛农业等7家种业龙头企业,2家企业获批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家企业被评为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到205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8亿株,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到2025年,我市的蔬菜种子自主研发和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到300个以上,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子企业2至3家,建成全国蔬菜新品种的展示推广和交易平台,稳步推进国家级蔬菜种业创新基地建设。”寿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现代农业探索上,寿光市坚持以数字技术与设施农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快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的智慧化提升,推动“设施化”向“数字化”转变,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走进寿光市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园区的智慧物联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看到整个园区蔬菜的全产业链以及环境监测、温室情况等详细信息,通过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等传感器,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并根据蔬菜生长状况和条件喷洒营养液。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轻松监控园区的生产状态,是园区的“千里眼”更是“听诊器”。

无人机喷药、自动放风、水肥一体化……在新的科技浪潮中,新质生产力正在快速改变农业的产业模式。作为“中国菜篮子”的寿光对农业产业链全方位重塑,以“数字+”撬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经验种植向智慧种植转型。以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为代表的现代化智能园区,全部覆盖大型水肥一体机、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新技术,研制推广了立体栽培、无土栽培、椰糠栽培等30多种新模式和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