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稳扎稳打有干头|“借光生金”赋能乡村振兴

寿光融媒讯(记者 侯增梅)“光伏发电项目真不错,年年都有收入,晒着太阳就能把钱赚了。”近日,家住上口镇北半截河村的张大叔看着刚刚到账的千余元光伏补贴收益短信开心地说道。

走进该村,抬头望去,不少村民屋顶都披上了“新装”:一块块整齐排列的深蓝色的光伏电板吸吮着阳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入电网创造经济价值。这项既有“光景”又有“钱景”的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靓丽风光。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各镇街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通过“光伏+”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助力节能减排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光伏项目的投用,让村集体的腰包鼓了,我们村干部干事的劲儿也足了。”望着村里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来自孙家集街道高松、黄埠、淄河店村的几位负责人表示。

据悉,村集体经济整体收入少、底子薄,发展模式单一,自我“造血”能力严重不足,是这三个村多年来面临的发展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街道、总支、村经过充分调研后,决定实施“党建+光伏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三个村建起“阳光存折”,开辟一条行得通、靠得住、能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最终,经三个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公开招标,今年5月初,三个村的光伏项目正式开工,目前均已安装完成,并网发电。该项目不仅安装时间短、收益时间长,而且绿色环保无污染,既为三个村带来了一次性增收17万余元,还发挥了“充电宝”功能,此后每年都能为村集体带来固定收益,赢得了村民称赞。

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增速提质的同时,各镇街还积极盘活低效闲置资源,让“沉睡”的土地破壳生“金”。走进田柳镇郎家营村,一片片高高架起的光伏板排列整齐,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处闲置多年的废弃池塘,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村集体增收的新途径。“对于这块地的利用,村委开会研究了多次,但一直没有拿出好的解决办法。”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田柳镇党委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深入调研与实地考察,最终决定引进新能源企业,落地光伏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共安装6969块组件,年均发电量600万度,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8万元。该村也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光伏项目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创了绿色能源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寿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再接再厉,积极打造强村富民好项目,努力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