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袁萍)华灯初上,夜生活也拉开帷幕。建桥夜市的一家煎饼果子摊又到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90后”摊主陈登凯跟妻子站在摊位后面,熟练地摊薄饼,涂刷面酱,撒葱花,摆上脆饼,按照顾客要求放上菜品,很快,一套煎饼果子制作完成。
闷热的空间、炙热的鏊子、满头的汗水、湿透的衣服……夏日里,煎饼摊犹如“桑拿房”,但夫妻俩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从事小吃摊生意三年,凭着独特的香味,夫妻俩的煎饼摊已积累起了一批忠实的顾客,生意越做越好。
两人守五个锅
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2021年,干过销售、开过餐饮店的陈登凯瞄上了煎饼果子这种小吃,为此他专门到天津进行了学习,并结合本地人的饮食习惯,对面糊、配料等进行了细心改良,把小餐车进行了简单装饰,还起了个颇具特色的摊点名——陈大侠煎饼果子。自此,一人一小吃车开始了创业之路。
“宁让一人吃千次,莫让千人吃一次。”抱着这种服务信念,陈登凯坚持真材实料、货真价实,所有食材全部“不过夜”。就这样,从最初的技术生疏,到后来的一人轻松操控两台鏊子,再到现在一人操作五台,陈登凯越做越熟练,煎饼果子的口味也越来越多,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购买。甚至不少顾客专门开车从城西跑到城东,就为吃一口陈登凯做的煎饼果子。
如今,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妻子也加入小摊。之前夫妻俩供应着一日三餐,现在生意越来越忙,需要备货不得不舍弃早餐,俩人一早起来就准备午餐的食材,上午十点出摊到下午一点,后回去准备夜市出摊的食材,下午四点再出摊,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回家,然后再准备第二天的食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干我们这行,夏天最遭罪,每天都要守在火炉前,而小餐车内的温度能达到50多摄氏度,像个蒸笼。尤其炉火烧旺、顾客排队买煎饼果子的时候,我们连喝水都顾不上,坚持不住的时候就用毛巾擦擦汗。”陈登凯介绍,在这么高的温度下,风扇几乎失去了作用,吹出来的也是热风。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没想过停业。
“除了考虑成本原因外,每天都有很多顾客来吃煎饼果子,不能让他们跑空。”陈登凯说。除了卖煎饼果子,这两年陈登凯还根据顾客的需求增加了北京爆肚、饮料等,进一步丰富了餐车上的商品,拓宽了致富路。随着电商的发展,陈登凯还开通了美团、抖音等平台的团购,方便了顾客,也增加了收入。
风雨无阻
幸福生活靠奋斗来创造
香葱、榨菜、面酱、果子,这些辅料撒在面饼上,香味更加浓郁,让人忍不住咽了下口水。陈登凯把烘烤好的煎饼卷起来,一切两半,再装袋交给顾客。有的顾客一接过煎饼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脸上流露出满足的表情。
陈登凯表示,做餐饮生意,口感是最重要的,为此他不断琢磨改良煎饼果子的“配方”并增加口味,仅煎饼果子的面糊,就是用七种杂粮面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价格也是平民化与多样化,根据配料多少从八元至十几元不等。除了摊面糊之外,煎饼皮的翻面儿最考验手法,要保证它完好无损,还要让底层有恰到好处的焦黄,这样才能保证口感上的筋道。
一日三餐的饭点是夫妻俩的生意高峰期,一张又一张煎饼装袋打包,递到顾客手里,手机里不时传出付款成功的提示音。煎饼果子带给夫妻俩忙碌,更带给他们收获和回报。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说到成功之道,夫妻俩说,秘诀只有8个字:真材实料,真心实意。“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看着顾客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做的煎饼果子,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陈登凯说。
陈登凯介绍,顾客中很多是回头客,算下来平均一天能做三百多个煎饼果子。生意好了,善良的夫妻俩也想着回馈社会,特别是看到有些年龄大的老人或者周边的环卫工人、园林工人去买煎饼果子,夫妻俩都是默契地给予特殊照顾。陈登凯表示,做小吃这三年确实累,早出晚归,孩子都顾不上照顾,感觉很内疚。但年轻就应该努力奋斗,未来,自己会加倍努力,用不断的奋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在寿光,高温里,还有很多像陈登凯这样的夫妻档,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年轻人。同样,也有很多像他们一样艰苦创业,开创自己天地的小老板。他们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生活更美好,让家人更幸福!致敬,高温下的每一位坚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