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袁萍)“之前的老棚不能满足现代化种植需求,今年在村委的支持下,我流转了五亩土地,加上自有的两个老棚拆除,共投资50多万元新建了两个160米的高标准蔬菜大棚。目前,新棚墙体已完工,只等土地晾晒后上梁柱、棚膜,预计7月中旬能全部完成,不影响下一茬茄子的种植。”6月26日,纪台镇李家官庄村大棚区内,村民李艳军正跟妻子忙着收拾建大棚需要的材料,一旁,两个新建大棚雏形已现。
说起正在建设的两个大棚,李艳军颇为自得。他告诉记者,自己从18岁开始跟着父母种植大棚茄子,至今已24年。之前,他种着四个小棚,由于年久失修,大棚透光性不佳、增温效果差,影响蔬菜生长。特别是到茄子成熟季,摘茄子、卷帘、放风等作业时,来来回回要跑几趟腿,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有时候摘下的茄子都被倒腾得“破相”,卖不出好价钱。李艳军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
今年,难题有了解决的契机。在纪台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李家官庄村村“两委”积极协调,帮助李艳军流转了同村的两个老旧大棚,同旁边李艳军的两个老棚连成一片。6月中旬,利用休棚期,李艳军把四个大棚推倒重建。“大棚东一个西一个,来回跑费时费力,不便于机械化操作,而且每个棚多出的墙体就浪费不少地。如今彻底改造,一切问题解决。”李艳军介绍,新大棚的最大特点就是长度、宽度、高度均比原来增加了很多,同样面积之前的四个老棚共定植6000棵苗子,现在两个新棚预计能定植8000棵。新棚墙体厚,升温快,采光性与保温性也好,增产增收有保障。再者,卷帘、浇水、放风都在一处,照看起来省时省力。
对未来,李艳军信心十足。而这个信心,是来源于同村村民李金波。作为村里较早一批进行旧棚改造的菜农,李金波已尝到了甜头。
前些年,李金波和家人种着大大小小7个老棚。2022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他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政策,先后建设了6个高标准蔬菜大棚,新棚投入使用后,无论是蔬菜产量还是蔬菜品质都提升了不少。“之前的老棚,最高的4米,现在这6个棚高度都在7米左右,长度、宽度也增加了不少,采光性、保温性都是之前不能比的。”李金波表示,通过两年实践,同样面积下,新棚比老棚的产量提升了30%,且新棚种出来的蔬菜品质更高,收益自然也高。更重要的是,新棚内自动卷帘机、自动放风机、轨道运输车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一应俱全,管理上更省时省力。
“近两年,通过土地流转,我们村已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200多个。”李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仁圣介绍,村里发展蔬菜大棚多年,老棚、旧棚多,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为此,村里积极协调,切实解决百姓难题,帮助村民流转土地,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助力菜农增收致富。
李家官庄村对老旧大棚的改造,正是纪台镇积极推动大棚改造提升工程的典型代表。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向规模要产量、向技术要质量、向智能化要效益,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纪台镇持续在“产业兴旺”上做好做足文章,立足资源实际,精准施策,找“动力”、寻“内力”、焕“活力”,围绕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惠民政策激励、典型农户带动、新技术应用等措施,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设施农业发展后劲,助推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