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寿光市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推广科科长刘春香:高温棚里斗高温 “蔬菜医生”问诊忙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连日来,高温天在寿光持续。当人们在空调房躲避酷暑时,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顶烈日辗转于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指导农户科学进行农业生产。他们就是寿光市农业农村局的农艺师。

“在夏季高温天气,如遇干旱,应适时引水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如遇高温多雨天气,要及时清沟排渍,做到雨停田干。”6月29日早上7点多,寿光市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推广科科长刘春香已赶到古城街道菜农的大棚里。她说,自己早已习惯六七点出门,这样能早点到达农户的地里、棚里。刘春香学的是蔬菜专业,已从事蔬菜技术指导、推广工作26年。出于对农业的热爱,她非常乐于整日与农民打交道。

记者跟随刘春香来到古城街道周家庄村的菜农大棚时,仿佛置身蒸笼,棚内温度接近38℃。刘春香先是查看了大棚丝瓜的长势,然后跟菜农说了一些管理技巧。在大棚里待了不到10分钟,她已满头是汗,而这就是基层农艺师在高温时节每天的工作常态。“现在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三伏天才叫热,在大棚里就像蒸桑拿。好在现在大棚里的智能化水平较高,只要作物需要,就可以通过放风、遮阳、喷水等方式调节温度。”她说。

由于长年“泡”在大棚里,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很多农户把刘春香当作信赖的“蔬菜医生”,地里有了“疑难杂症”,都愿意找他“开药方”。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虽然室外高温,但刘春香还是身穿长袖上衣。“我比较耐热,但我怕晒,所以我习惯穿长袖,天热流点汗没事,衣服湿了可以换。”刘春香说,高温天气是蔬菜生产的关键时期:大拱棚蔬菜需要越夏管理,在控温的基础上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进一步提高蔬菜品质;到越夏时,高温棚的黄瓜、西红柿、茄子等作物也到了换茬期,需要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加生物闷棚技术,所以很多菜农会在此时选择闷棚。

每次下乡指导时,农户都喜欢围在刘春香身边,希望她能多讲一些种植技术,而她也有求必应,经常忙到晚上8点才回家。刘春香表示,为菜农做种植技术指导是她的工作内容之一,而高温天气下乡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蔬菜成熟上市,菜农脸上露出笑容时,她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多年来,刘春香生活在市区,却经常奔波在乡间,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头顶烈日忙碌于大棚田间。记者问她图啥?她朴实地说:“因为喜欢农业,喜欢钻研蔬菜知识。”每当看到农民对农艺知识的需求时,她都会感到有责任传授种植技术。而让寿光蔬菜朝着更高品质去发展,让更多菜农走上致富路,则是她多年来坚持奔走在大棚一线的动力。“虽然天气炎热,但每当看到农户求知若渴的眼神时,我就有使不完的劲儿,一心想着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他们。”她说。

在寿光,还有许多像刘春香这样默默无闻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在夏日的高温时节,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辛勤汗水,为寿光农作物的丰产丰收、品质安全,为寿光农民的致富增收默默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