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付惠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寿光市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为纽带,创新举办“驻村书记办大集,惠民服务送到家”民生服务大集,通过“第一书记点单,部门单位接单,党员群众评单”的方式,为农村群众提供订单式、组团式、上门式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相关做法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人民网2023乡村振兴创新案例”。
每家各炒一盘菜
共同办好一桌席
近日,纪台镇宋家村村北街道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集市,而是充满着关怀与温暖的民生服务盛宴,当天寿光市“驻村书记办大集,惠民服务送到家”民生服务大集正在该村举办。
在这个大集中,健康义诊区域格外引人注目。今年65岁的赵兴瑞带着前不久拍的CT片,来到了寿光市中医医院摊位前,“我最近头晕得厉害,刚去做了一个脑部CT,您给看看。”中医院杨医生结合他的病症给出了详细治疗方案,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对后续治疗持续跟进。赵兴瑞高兴地说:“不出家门就能看病,真是老百姓的福音。”
民生服务大集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寿光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参与民生服务大集过程中,了解到部分群众对救助政策不熟悉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民政局制定实施了社会救助“高效办成一件事”方案,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家庭、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审核确认“五合一”,实行一次申请授权、一次调查核对、一次审核确认,根据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逐一对照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临时救助及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条件,符合其一即直接给予相应救助,避免群众申请信息重复采集。今年以来,按照社会救助“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部署,我市为19户困难家庭同步落实低保、低保边缘及临时救助待遇。
在稻田镇崔岭西村民生服务大集上,菜农拿着“生病”的西红柿秧苗走到摊位前,经过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李光聚诊断,指出秧苗感染了TY病毒(番茄黄叶曲叶病毒),告知菜农要在种植过程中做到防治病毒病,比如选种抗病品种、培育健壮苗、生长期如何防治病毒等,凭借自己多年经验给菜农解决了困难,赢得了菜农好评。
“颈椎不舒服,扎上针舒服多了。”在大集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来自崔岭东村的董淑风。她长期在大棚内弯腰屈膝劳作,导致其身患关节炎等。寿光综合医院(原寿光市人民医院)医生告诉记者,董淑风所接受的是颊针疗法,能够对大棚劳作引起的关节疼痛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每次参与民生服务大集活动,颊针治疗是他们必不可少的特色项目。
边服务边提升
扩大“服务圈”
“过去,部门单位开展‘送服务下乡’活动,存在资源分散、服务单一的问题。寿光市聚焦群众需求,将部门单位的服务资源统筹整合、打包下沉,实现了‘每家各炒一盘菜,共同办好一桌席’的好效果。”寿光市委组织部分管负责同志表示。
为了办好民生大集活动,寿光市精心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市直部门单位成立了9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根据单位职能和党员特长提供特色服务。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了120余项贴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群众需求的项目,服务内容涵盖健康义诊、农技辅导、法律咨询、体质监测、苗木修剪、电商技能培训、民用表计量检定、老年人康复理疗指导等,供广大农村群众“点单”。
民生服务一边进行一边优化,对“服务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针对服务大集现场的实际效果,不断改进优化志愿服务项目和内容。现场,工作人员会把《寿光市民生政策宣传手册》发放给每一位群众,介绍各类惠民政策、便民业务等相关的咨询方法和办理方式。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据镇村点单频率和群众反馈情况,将改进提升意见反馈到相关单位,对服务项目进行优化调整。
“民生服务大集”开展以来,服务内容越来越广,参与群众越来越多,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扩大服务层面,丰富服务内容,寿光市在组织部门单位“赶大集”的同时,吸纳7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近百名志愿者参与民生大集活动,增加了免费理发、文艺演出、磨剪子戗菜刀、应急救援指导等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民生服务大集”的“朋友圈”。
2023年以来,寿光市累计开展“驻村书记办大集 惠民服务送到家”民生服务大集113场次,出动志愿服务队伍948频次,覆盖180多个村(社区),服务群众5万多人次,发放惠民政策明白纸18万份,开展健康义诊108场,组织农技辅导74场,举办文艺会演47场,现场办理老年免费公交卡800余张,为2000多位村民免费测试听力、视力,真正把“民生大集”变成了“服务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