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杨晓菡 通讯员 刘娜)“加入‘共富工坊’后,我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而且工作时间灵活,只要有空我就会来编一会儿提篮,既能打发时间还能赚点闲钱。”日前,记者在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牛头镇村看到,70岁的王会平和几个姐妹正围坐在一起闲话家常。一根根茅草在她们的指尖上“飞舞”,不一会儿,筐子的底就成形了。老人告诉记者,别看她年过七旬,但每天能做5件草编产品,年收入1万多元。在“共富工坊”内,这样的画面每天都在上演。在这里,一根根芦苇成为老百姓的金色财富,传统草编技艺焕发出勃勃生机,造就了一方百姓的致富新天地。
“共富工坊制作的草编工艺品非常受欢迎,我们也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前两年,我们带着社员们制作的工艺品去上海参加展会,效果非常好。展会还没结束,我们带去的产品就卖完了,一把蒲扇能卖58元!”牛头镇村妇联主席朱萍介绍说。
记者看到,在共富工坊内,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制作草编工艺品,红柳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则在一旁细心指导。一捆蒲草、一团麻线、一个模具,上挑下掐间就在村民们的巧手中变成了草帽、草扇、提篮、坐垫等一件件精美的文创工艺品。
近年来,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按照“党建总牵引、片区带全域、组团促共富”的发展思路,依托传统草编技艺,融合现代化经营理念,由牛头镇村党总支牵头组建了红柳草编“共富工坊”,让传统草编成为村民致富的“敲门砖”。另外,双王城推行的加速数字乡村战略落地见效,他们搭乘电商快车,培育本土主播,以直播带货、达人孵化等模式,做大工坊市场价值。特别是围绕草编非遗文化普及、展示、传承等核心内容,开展了“草编+研学”活动,年接待研学学员12000多人,充分发挥了工坊的社会价值。
“有了共富工坊后,我们一直遵循‘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术到人’的原则,引导企业将合适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乡村,形成草编制品、针织品加工、拖鞋制作三大手工系列。同时,以党员示范岗为标杆,成立共富小组,组织党员业务能手对入社农户开展技能培训,帮更多人加入致富队伍。”牛头镇村党总支书记马华村介绍,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志愿服务队会一对一上门帮扶,统筹物资分发、管理和回收,让村民可以“坐在炕头把钱赚”。目前,共富工坊年产值可达3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5个村,为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其中,驻合作社成员300多人,年人均增收8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