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袁萍)夏末秋伊,又是一年开学季,在2024级新生即将走入大学校门时,纪台镇各村通过各自的方式为他们送上礼物与祝福,希望他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功以才成,业以才兴。”近年来,纪台镇始终树牢“抢抓人才就是抢抓机遇”工作导向,在人才“引、育、用”层面下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在全镇营造了大抓人才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各级基层党组织纷纷立足本村实际,围绕激活本村人才“一池春水”想办法、拿措施,通过抓好人才“第一资源”,点燃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颁发学子奖学金
重教兴学成时尚
“同志们,根据《纪台镇堠子坡村人才嘉奖管理办法》,拟决定对本村今年成功考入大学的准大学生每人发放2000元的助学金奖励和荣誉证书,请大家表态发言!”“同意!”“我也同意!”……这是发生在堠子坡村8月份主题党日活动现场的一幕,现场全体党员依次表态发言,一致同意为本村新考入大学的3名学生发放助学金。
“村里为我们发奖学金,给我很大的鼓励,接下来,我一定好好努力,学有所成。”准大学生张振涛表示,自己一定铭记乡亲们的鼓励,希望学成归来回馈社会回报家乡。“孩子能拿到这份奖学金,对他是很好的激励,我们家长也倍感荣幸。村里这么重视教育,相信以后肯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学子。”张振涛的家长兴高采烈地介绍,现在村民谈论最多的就是谁家孩子学习好、考了哪里的大学等,教育孩子也都是以邻家学习好的孩子为例,村里尊师重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为更好地抓好人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今年5月,我们村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其中包括为本村新考入本科的准大学生发放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学金、全力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等。”堠子坡村党支部书记孟泉表示,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更多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负青春、不负家乡,走好大学路,饮水思源,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近年来,堠子坡村把“抓好人才就是抓好发展”理念运用于治村、谋村、兴村工作中,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投资,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将大学生系列高学历人才列入村集体发展新“要素资源”储备,通过配套出台《人才嘉奖管理办法》,清晰明确人才奖励机制,确保合规合理。与此同时,村里多元化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为经济奖励提供硬支撑等实举措,常态化开展大学生人才奖励活动,激励本村学生发奋学习,积极进取,向榜样看齐,进一步丰实本村大学生人才储备,为全村经济和民生事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以奖促学温情礼遇
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村里的老少爷们注意了,咱村孟卫岗的儿子孟锤坤以优异的成绩被山东大学录取,孟德金的闺女孟美娟被曲阜师范大学录取。”自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下发以来,每到中午农闲时刻,纪台镇铁匠村的大喇叭便会准时播报本村的高考喜讯。
铁匠村“颂”喜报的传统已有十年之久。每到大学录取季,村内群众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茶余饭后听听谁家的孩子又“金榜题名”、谁家的“秀才”又被名校录取。这种关注和讨论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浓厚的好学之风,萦绕于村落,激励着村内年轻学子奋发图强、勇攀高峰,并带动在外工作的学子反哺家乡,共同推动家乡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培育和走出更多助力乡村振兴的乡村人才。
“我们通过颂喜报的方式,倡导好学之风、勤学之功、正学之气,在村内形成了以学为荣的良好风气。近年来,我们这个103户的小村庄走出了26名大学生,其中被985、211高等院校录取的有8名。”铁匠村党支部书记孟令功自豪地介绍。
“这是我们开设的大学生专栏,专门记录本村考上大学的高学历人才。专栏设立之初,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励更多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考上好大学,用知识为村、为镇、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在三官庙村,党支部书记李乃信指着村志中的“大学生专栏页”介绍道。
据了解,三官庙村在村志编撰上做足“巧”文章,通过创新设立大学生专栏,详细记录每名大学生的入学经历及学业成就,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群体与家乡之间的思想黏性,显著增强该群体对于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此举不仅让村志成为稳固链接在外大学生人才群体的重要载体,更使其成为激励村内年轻一代以“上榜”为目标,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驱动器,为村内人才培育营造浓厚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才积蓄。
在纪台镇,像堠子坡村、铁匠村、三官庙村这样尊师重学、尊教重才的村庄不是个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近年来,纪台镇各村坚持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制定多项有效措施强化乡村人才培育,激励青年认真学习,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兴业,邀请从本地走出去的优秀学子和成功人士回镇宣讲,在全镇上下形成了爱护人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纪台镇将继续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更多形式勉励广大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同时,号召村村户户树立良好的家教家风,在全社会营造育才兴学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