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蔬”写产业新“丰”景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桑宏香)特色产业加速崛起、农业项目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寿光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一棵菜”发力,加强全域谋划,因地制宜做优特色农业、做实项目支撑、做活农旅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齐头并进的共同富裕之路。

“这里不仅可以全方位、全景式呈现寿光蔬菜全产业链的发展成效,还能学习到最先进的栽培模式,助力菜农增收致富。”在纪台镇纪都现代农业共富园区内,鱼菜共生、鱼菇共生、天幕草莓……一个个栽培模式的新场景映入眼帘。该园区建设了新型冬暖式高温大棚,可精准调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为各类作物营造出理想的生长环境,园区内一年四季生机勃勃。

据了解,纪都现代农业共富园区是纪台镇精心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业园区项目,也是该镇在农业领域腾笼换鸟、走向数智化的生动实践。该园区占地380亩,盘活利用了原田园综合体闲置低效土地,目前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共建有2.9万平方米的智能联动温室、13个新型冬暖式高温大棚、5.2万平方米的新型拱棚。园区还借助物联网、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构建起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智慧管理体系,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学习与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园区将农民的收益置于首位,在上游紧密联系市场,在中游精准对接技术,在下游严格把控销售溯源,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坚强后盾。

产业兴,百姓才能富。田柳镇依托中国地质学会认定的1.8万亩富硒土地,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的富硒数字农业产业园项目正稳步推进中。该项目包括高品质设施富硒蔬菜种植园区、数字农业会客厅、电商直播基地、预制菜孵化基地和智慧化设施蔬菜育种育苗中心等产业项目。近年来,该镇围绕“硒”做强农业文章,狠抓富硒大棚果蔬品质和市场运作,近10种富硒果蔬上市后供不应求,先后注册了“硒柿珍品”“田柳硒菜”等品牌,大大提升产业品牌影响力。通过建设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产品线上成交量达1万余单,有力推动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一地富了不算富,共同富裕才算富。今年以来,寿光市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共富乡村”工程,依托蔬菜产业优势,用力培育富民产业、强村项目。羊口镇庄子新村党委依托山东紫葚生态农庄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神农葚果加工共富工坊,围绕桑葚进行全链条精深产品加工,葚子成熟季节能带动联建村内的妇女、低收入群众等200余人在工坊就业,带动集体经济增收60多万元。稻田镇采取“村集体+农民+社会资本”模式,整合西稻田、张营村闲置鸡舍、老旧大棚等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建设总投资1.5亿元、占地3000亩的农业园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选育黄瓜新品种“西岭萃”玉指黄瓜,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集体增益三方共赢。营里镇立足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投资2亿元建设寿光品牌果蔬试验示范基地项目,与高端客户合作开展订单农业,通过叮咚、美团等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大型商超等多种渠道,销往北京、济南等一二线大城市,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三方共赢”良性发展格局……

如今,随着一个个农业项目的建成,在寿光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丰收的景象越来越壮观。“下步,我们将立足‘特’‘优’产业,脚踏实地统筹谋划,推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努力绘就一幅幅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