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孙欣)“婚礼是一种庄重的文化仪式,它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而且是一次社会风尚的倡导与引领。”今年61岁的宋宣民是一名退休教师,自从退休后,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放到推广带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婚礼上,将传统文化、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婚礼各个环节。在他看来,婚礼是最直接能够展现传统文化的载体,他希望通过“传统文化味道”浓厚的婚礼,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致力于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婚礼
日前,记者来到宋宣民的工作室,听他讲述“婚礼”的故事。
“我是家里同辈中的老大,从我年轻时候,每当有弟弟结婚,长辈们就安排我前去帮忙筹备婚礼。随着参加婚礼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发现有些婚礼司仪、摄像人员并不专业,在一些环节上会出错甚至闹笑话。”宋宣民说,对于新人来说,婚礼是人生大事,不专业的司仪、摄像人员可能会给新人们留下遗憾。多场婚礼的帮忙经历,让他对婚礼筹备、拍摄、主持等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4年,宋宣民花费2万多元购置了一台专业摄像机。业余时间里,他开始自学摄像机的用法及各种摄像和剪辑技术,并尝试拍摄影像作品。2006年,他拍摄的影像作品获得了寿光市DV作品大赛三等奖。2008年夏,他报名参加了寿光市组织的婚庆司仪培训,自学了婚礼策划。
“今年退休后,我有了自己的时间。我不想闲在家,想继续为社会做点事情。”宋宣民说,退休前,他心里就有一个念头:“中国人注重礼仪,注重家庭和谐,怎样才能把传统文化与当代婚礼融合起来?”宋宣民说,婚礼是新人们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以最庄重的仪式,向社会宣告他们对婚姻的承诺与尊重。这种公开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他认为,把婚庆活动做得既有仪式感又富文化味,十分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婚礼弘扬传统文化
“在与很多新人及其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心中完美的婚礼,应是一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婚俗礼仪相结合,强调爱情、亲情的表达,反对攀比的铺张的仪式。”宋宣民决心,他要借助婚礼,把婚庆活动办成尊重婚姻、建设家庭的课堂,教育新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帮助新人扣好婚姻的“第一颗扣子”。
说干就干,宋宣民尝试将书法艺术、绘画艺术、诗词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婚礼,并结合新人的姓名、职业、籍贯等特点,邀请寿光市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方面的文化名人为新人们“量身定制”艺术作品,在婚礼上赠予新人,既弘扬了传统文化,突出了仪式的“文化味儿”,又颇具纪念意义。同时,为了增强新人的感恩意识和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责任意识,宋宣民还专门为新人们拍摄制作感恩短片,在婚礼仪式上播放。
“这种婚礼形式一经推出,就受到新人、新人家属以及婚礼宾客们的欢迎。”宋宣民称,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婚礼,唤起了年轻人的文化认同,“其实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关注,只是有些人不知道通过哪些渠道去了解,我们就以婚礼为突破口,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宋宣民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一场场“文化婚礼”,了解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