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侯增梅 通讯员 刘娜)“共富工坊”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遵循“党建总牵引、片区带全域、组团促共富”的建设思路,依托各村优势产业,组织各村党总支牵头组建“共富工坊”,为众多群众在“家门口”创造了就业增收的机会,开辟了致富新途径。
10月19日下午,记者走进双王城寇家坞新村“共富工坊”内,看到8台织布机有序排开,在“咯吱咯吱”的织布声中,手艺人手中的木梭子来回穿梭,不多久,一床床色彩鲜丽、纹理均匀的老粗布床品逐渐成形。“有了‘共富工坊’,我们干活不用出村,也不用担心孩子上学无人接送,收入很可观。”于女士一边忙活,一边开心地说。
老粗布是寇家坞新村村民世代传承的一种纯手工纺织品,因为柔软透气、持久耐用而受到不少客商青睐。为破解特色产业弱小、零散等问题,寇家坞新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整合村内有纺织手艺的劳动力,传承非遗技艺,通过结对帮带、开放式教学等方式,积极开展“老粗布”纺织技术培训,让村内闲散劳动力成为“产业兴、集体强、群众富”的生力军,推动老粗布产业快速发展。
如今,寇家坞新村“共富工坊”已吸引带动80余名妇女就业,老粗布年产量约1.2万套,可为村集体和本地妇女增收12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共富工坊’产业规模,推动年产增收达到200万元。”双王城寇家坞新村党委书记李忠启说。
在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像这样的“共富工坊”不止一处,它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村党支部+企业+农户”联动的方式,把村里的“小作坊”变为“致富坊”、“闲散户”变成“生力军”,真正把党建引领的组织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生产力,蹚出一条支部有为、群众拥护、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的多赢共赢之路。
10月20日上午,家住牛头镇村的郑大娘准时来到村里的“共富工坊”。自从村里成立了“共富工坊”,闲暇时间来这里打工贴补家用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宽敞明亮的工作室内,郑大娘和几位同伴专心致志地忙碌着,指尖翻飞间,一束束茅草瞬间幻化成了草帽、草扇、提篮、坐垫等一件件精美草编作品。“多亏了村里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我在家门口就有了工作,生活有保障,日子也有奔头。”提起村里的“共富工坊”,郑大娘总会赞不绝口。
牛头镇村党总支书记马华村介绍,自“共富工坊”落地至今,驻合作社成员已达300多人,实现年人均增收8000多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遵循‘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术到人’的原则,引导企业将合适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乡村,进一步提升工坊年产值,为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如今,在“共富工坊”的带动下,一幅幅共同奋斗致富、共创美好生活的生动图景正在双王城不断展开。“共富工坊”不仅为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激发了大家的奋斗热情和创造活力,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