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孙欣)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日前,记者走进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时,村容村貌让人羡慕,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激活村民自治,涵养文明新风
说起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远近闻名的特色蔬菜——五彩椒。依托彩椒产业,该村实现了从产业落后到强村富民的蝶变。“前些年,随着大棚五彩椒产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受传统思想影响,婚庆嫁娶‘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丧葬大操大办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给很多村民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日前,在东斟灌村,村民李宗升正和乡亲们聊着以往村里红白事过度铺张的陋习,“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推进,很快就风清气正了,现在村里有红白事,主家省心省钱,亲戚朋友也不用跟着操心受罪,全村老少爷们都支持。”
据介绍,2014年12月,东斟灌村“两委”主动顺应群众需求,成立了15人组成的东斟灌村红白理事会,大力推进以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和绿色公墓改造为主的移风易俗工作。此后,村内红白公事办理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不文明现象大大减少。特别是在公墓改造中,2019年,村红白理事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规划,在村原公墓北边新建墓穴764个,全部选用卧碑,墓前东西走道用砖铺设,四周建设花墙,建两个焚烧炉,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庄严肃穆的公墓环境,方便了村民祭扫,节约了土地资源。
开展多元活动,深植文明理念
结合村内移风易俗工作,东斟灌村推行了“圆桌议事”制度,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村民议事活动开展后,该制度又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想做的”结合起来,让村民和村干部面对面讨论问题、商量办法。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商议、大事大家定、定好马上办,让群众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实施者”和“受益者”。“有什么问题,村里想开展什么工作,到议事堂说说,村民从‘三言两语出拳头’变成了有话好好说,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而且营造了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村“两委”成员李福禄说道。
如今,随着村风文明,村民生活越来越有品质,乡村文化生活也变得更加活跃。该村建有5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新建文化广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内既有讲述村历史、村规民约等内容的文化长廊、法治大道,也有篮球场、棋牌室、门球场等健身娱乐场所。
在该村西南角的文化广场上,不仅有健身器材、儿童乐园,还有高高的灯杆、宽阔的舞台。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夜幕降临时,村里的文艺爱好者总是早早来到广场上,随着欢快的歌曲跳起广场舞。“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在老伴李春雨的二胡伴奏下,李素芳唱起了一段京剧——《红灯记》。“现在日子好了,文化生活也不能落下,大家聚在一起跳跳舞、唱唱戏,健身又健心。”李春雨说。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就医条件,村“两委”每年拿出40多万元为村民办理医疗保险,解决了村民看病难问题;村内还新建了卫生室,完善了村级医疗条件。
如今的东斟灌村,乡风净、民风纯、思想齐、干劲足,文明新风尚新理念深入人心。“移风易俗工作带来很大改变,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生产,走向共同富裕。”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表示,下步,该村将继续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把移风易俗工作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各领域,让新风正气吹遍乡村的每个角落,吹进群众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