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孙欣)一个共富大棚,带动产业振兴,实现共富梦想。近日,稻田镇跨村联建共富园区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放眼望去,一座座高标准蔬菜大棚排列整齐,大棚内外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忙碌地钻孔搭线、安装调试大棚骨架,处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大约一个月后,共富园区可建成交付,村民们春节前移栽定植,来年春天第一茬好菜就能走上市场。”稻田新村党总支书记董军海介绍。
共富园区,实现菜农“增收梦”
“这是新村党总支牵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选育的黄瓜新品种‘西玲萃’玉指黄瓜,我为园区新棚试种了一些,等这个品种栽进新棚里,一定会长得更壮,结的黄瓜品质也更好。”在西稻田村村民刘双芹的蔬菜大棚里,记者看到,一个个10厘米长的小黄瓜错落有致地挂在蔓上,刘双芹和丈夫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这种黄瓜和常见的黄瓜不同,每根长10厘米左右,吃起来口感脆甜、香味浓郁,颇受市场好评。”刘双芹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双芹家的蔬菜大棚建于2004年,长100米、宽12米、高3.5米,相比较园区里的新式大棚,这个大棚已经使用了20年,没有竞争优势,她早就盼着改建新棚了。“因为空间不够等原因,许多新设施、新技术难以在旧大棚内采用,而且采光、保温等条件也有限,管理起来耗工费力,效果也不理想。”刘双芹说,与高标准蔬菜大棚相比,老旧大棚种植普通黄瓜、西红柿等传统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差距大,种植功能型黄瓜等中高档蔬菜的达标率也低。和很多村民一样,她盼着新式大棚尽快投入使用。
“既然建设高标准大棚利于生产,为什么菜农们没有及时进行大棚改造?”对于记者的疑问,董军海介绍,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村民们要想实现改造大棚的心愿,困难重重。原来,与其他镇街的许多村庄一样,西稻田村发展蔬菜大棚时间早,有的甚至“家家户户种大棚”,能用的地都占完了。但是,老棚、旧棚虽然不少,土地利用率却并不高。如今,大棚升级换代需要土地资源时,一村一庄又受制于地域限制,难以规模化发展。
“如果改造成之前的大棚规格,提升效果不大;想扩大种植面积,又没有多余土地,再加上为避免阳光遮挡,一定区域内的大棚高度要保持一致,所以造成一户两户难以推动,只能是一个区域整体改造。”董军海说,正是这些改造困难,让西稻田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原地踏步了很长时间。建设新一代高标准蔬菜大棚,也成了村民们期盼已久的心事。
抱团生财,“跨村联建”照亮共富路
今年,“跨村联建”工作展开,稻田镇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通过跨村联建,打破村庄壁垒,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新村融合发展之路。由此,稻田镇的很多村庄迎来了农业发展的“东风”。
今年7月份,稻田镇党委统筹西稻田村、张家营前村、张家营后村、李家营村4个村成立稻田新村。“新村成立后,新村党总支在充分征集村民意愿的基础上,计划改造老旧蔬菜大棚3000亩。一期工程1000亩,其中包括张家营前村的部分大棚。5个月前还很难推动的老旧大棚改造,因为跨村联建,让新式大棚改造步入发展快车道。”董军海说,西稻田村与相连相通的几个村子统一组织流转土地,统一组织拆除,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的共富园区,其中一期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123个,配有自动卷帘机、自动放风机、水肥一体机、轨道运输车等现代化设施。同时,配套建设乡村振兴展厅、蔬菜分拣中心、蔬菜深加工车间等7500平方米。该期工程预计春节前完成。
为做大黄瓜产业,以西稻田村为龙头成立一园春共富公司,推行“共富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运营上,村民负责种植管理,园区统一服务,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作的路子。
高标准蔬菜大棚能给菜农带来哪些收益?对此,董军海算了一笔收入账:“以种植黄瓜为例,当前,一斤普通黄瓜卖1元多,一斤功能型黄瓜卖8元多。同样是种大棚,同样的劳动强度,收入相差七八倍。”董军海说,老旧大棚光照不足、保温不好,且容易出现病虫害,应对极端恶劣环境的能力也差,种出来的中高档蔬菜很多达不到标准。即使是种植传统蔬菜,高标准大棚里的也是果实更大、色泽更艳、口感更好,价格能高15%左右;同等面积下,产量能高出20%左右。
共富园区能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哪些收益?董军海说:“一是村集体收入更多了。共富园区采取‘集体+农民+社会资本模式’,由一园春公司主导整合西稻田村、张营村闲置鸡舍、老旧大棚等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真正让沉睡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仅此一项就能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二是老百姓腰包更鼓了。资产盘活和土地流转实现了资源再分配、再利用,不想继续种植的大棚户可以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大棚劳务等方式增加收入;想继续种植的则通过建设高标准大棚走上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提升、品牌化发展的新路子,种植效益可提升30%以上,预计可带动户均增收1.3万元。”
与此同时,产业链价值也更高了。据介绍,园区建成后,将种植“西玲萃”玉指黄瓜,并且,由数字种苗研发中心统一育苗,依托精深加工车间上线黄瓜片、黄瓜粉、黄瓜汁系列产品。乡村振兴展厅则承接对外参观交流,真正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从智慧育苗、品质种植到预制加工、展览交流的全产业链,让其成为丰富推广寿光模式的“新窗口”。
西稻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培亮说,随着高标准蔬菜大棚建成,村里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纷纷回到村里,想购买高标准蔬菜大棚发展蔬菜产业,这些“新农人”,有想法、有魄力,假以时日,将成为新村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想种棚的可以‘拎包’租种,不想种棚的可以外出务工,地还是那块地,村子里和村民的收益都增加了。”村民姚子军高兴地说。
“今年来,稻田镇以跨村联建为载体,打破村庄壁垒,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共富片区。目前全镇共有16个新村联合党组织,引领66个联建村向抱团发展、联合振兴转变,形成了‘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局面。”稻田镇党委副书记李素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