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 通讯员 马洪萱)乡村文化存在的形式丰富多样,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劳百姓,有充满乡土气息与魅力的民俗风情,而在台头镇,有延续30多年的文化物资交流会,有30多年文明常驻的文明村……这些乡村场景、乡村风俗,散发着恬静和美好,形成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在代代传承与创新中,有力推动着乡村文化振兴。
刘家河头:
延续30多年的“交流会” 注重传承的文化村
琳琅满目的商品交易区、记录时代演变的摄影展、洋洋洒洒的书画作品展……每年,在台头镇刘家河头村都会有一场持续3天的文化物资交流会。届时,四邻八庄的人们汇聚在这里,有买有卖、有看有学。一场坚持30多年的“交流会”,从最初简单的物资买卖到如今传统文化的学习交流,承载着时代赋予的文化精神,也记录着一个村庄的发展变化。
“我们村的交流会有30多年历史了。每年这个时候,周围很多村的商贩都会提前来这里布展,衣服、食品、小件,应有尽有,加上精彩的文艺演出,一同吸引着其他村庄的村民来‘赶会’。现在,这个交流会已经成为刘家河头的一个‘传统节日’。”村民刘忠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百姓的生活还不像现在这样富足,刘家河头村也没有“起集”。后来,为了方便村民生活所需,也为了给村民组织一场有意义的活动,村里的物资交流会应运而生。
第一届物资交流会是在1991年,那时村里还是土路,交流会上分多个区域,有服装区、家具区、菜市区,有玩玩意儿的、有唱戏的、有跳舞的……不仅台头各村的村民争相前来,周边田柳、化龙等镇的百姓也来“赶会”,甚至吸引了东营广饶、大王、稻庄等地的游客。
作为一位资深农民摄影师,刘忠用镜头拍摄了首届物资交流会的场景。“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一场小小的文化活动,居然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观看。大家扶老携幼,现场人山人海,村民眼中流露的是期盼与喜悦。兴奋的我迅速找到一个高点,按下了相机快门。”跟记者交流时,刘忠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后来,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身边喜人的变化也激励着我走镇串乡,用相机记录发生在身边的事。”刘忠说,只要听说哪里有活动或集会,他便背起相机赶过去。在拍摄村庄发展变化的同时,他还不忘做公益献爱心,为一些老党员、老年人免费拍摄照片。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时代发展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从2010年开始,刘忠跟女儿刘媛在物资交流会上办起了摄影展。“每次摄影展都会展出各类农村摄影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40多年间寿光农村、农民生活的变化。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我们村从土路到柏油路、从平房到楼房的发展历程,也能看到30多年来刘家河头村交流会是如何一步步壮大的。”刘忠是刘家河头村人,对村庄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次回村,他都会用镜头记录村庄发展,还会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照。
刘忠介绍,除了摄影展,在交流会上还有书画展区等。随着时代变化,交流会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有些物品买卖区退出了交流会,也有些文化产物在展会上兴起。从2014年开始,“物资交流会”正式改名为“文化物资交流会”。
说起村里历时已久的“交流会”时,刘家河头村党支部书记刘成君难掩自豪。他说,如今的“交流会”已成为村庄文化的一种节日延续,自他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交流会”并没有因为百姓生活条件好了、超市多了被冷落,反而内容越来越丰富、越办越红火。这些年,他们还借“交流会”之际,专门邀请东营市吕剧团、滨州市京剧团、潍坊市京剧团、淄博市京剧院及我市京剧艺术团等来刘家河头村助兴演出,为村民送上精神文化盛宴。
南兵村:
不断改进升级孝老方式 文明常驻的文明村
走进南兵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古朴、美丽的画卷。村头游园里,小桥流水、假山亭台等错落有致,篮球场、健身广场等一应俱全,绘有“中国梦”“孝德”等内容的文化墙与宽阔干净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房屋相得益彰。30多年前,南兵村是寿光典型的“文明村”,20多年前,南兵村已是潍坊市“文明单位”。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升,这里传承着文化、传播着文明、传递着孝道,村庄“内外”发生了质与量的蝶变。如今,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延伸跨越,孝老爱亲方式在这里推陈出新,时代特色的“文化基因”不断传承创新。
近年来,传统孝道赖以生存的土壤已悄然变化,时代需要村民传承好的传统美德,践行新的孝老方式。南兵村便是如此。村里建有供老人娱乐活动的健身康复室、文体活动室、阅览室等基础设施,设有宣传“孝德”的文化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以及提升村民敬老行孝内涵的“善行义举四德榜”等。另外,南兵村也是寿光最早推行孝心饺子宴的村庄之一。
“善行义举四德榜”上是村民民主投票选举的“孝德”“爱德”“诚德”标兵,全村每个家庭都有参选和被选的权利。“这样的公开投票方式,以榜样力量传递了文明正能量,村里不仅没有婆媳不和、不赡养老人等不文明行为,村民们还相互比着孝敬老人。”南兵村党支部书记苗乃东说,村里的孝心饺子宴自2017年推行以来,已经成为村里的固定“节日”。饺子宴当天,村里的企业主动赞助食材,村民们自愿到场帮忙。另外,村里还专门设置了一面“南兵村孝老服务爱心墙”,褒扬村民孝心行为,弘扬传统孝德文化。
苗乃东表示,传统孝道美德也应该拥有“时代特色”,简单的“生搬硬套”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在他们村,“善行义举四德榜”的一票否决制,写入村规民约的孝道文化,孝老志愿服务的“私人定制”,村里“孝德”“爱德”“诚德”标兵的评选,带父母旅游的时尚孝心表达……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孝德新实践,都让传统孝道有了“时代特色”,并成为南兵村对传统孝老方式不断改进提升的有益探索。
30多年来,南兵村传承文明精神、发展乡村文化,让“文明村”不断上档升级。精心绘制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文明传承带来的和谐与幸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今,台头镇40多个村庄之间还形成了“孝德”互助兄弟村,为更多老年人送去温暖和关爱。台头镇推行以孝治村,倡孝行、扬孝风,村与村相互影响,人与人相互感染,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了优良家风村风,形成了行孝向善的社会风尚,走出了一条重塑乡村道德和振兴乡村文明的新路子。